第181章(1 / 2)

好在饶义濂办事靠谱,一番打点下去,很快便换来了官家的口谕。

叫李乐训三日后于文德殿觐见。

觐见当日,殿外接引的黄门官,正巧是她见过的那位天使。

“几月未见,天使近来安好?”出于礼貌,李乐训主动上前招呼道。

“都好都好!李将军从鼓城返京,舟车劳顿,实在是辛苦了!”那天使竟意外地客气,“官家正在里面,待我进去通传一声。李将军请在此处稍候。”

此人在鼓城时,对李乐训成见颇深,如今到了临康,倒一改冷淡态度,忽然热情起来。

再次现身时,甚至微微躬身,亲手为她拉开殿门,不假于身旁小徒弟之手:“请李将军随我来。”

“李将军到”黄门官规矩地跪好,伏在地上长长地唱了一声。

李乐训便也随着他跪下。

但一双眼睛却不安分地四处乱瞟。

她看见自己身侧立着一架四折的屏风,屏风上也有副山河地理图比她挂在鼓城公署里的那幅,要精致漂亮许多,似乎是用各色的丝线所绣成。

要是能讨来给我用用,那就最好了。她想。

“李爱卿且平身。”官家突然开口叫起。正在她胡思乱想之际。

李乐训闻言,立刻站了起来。

此刻,她终于看清了那架屏风的全貌,也看见了屏风边上的另一人。

她全然没料到

除她以外,官家竟还宣了徐徵!

他竟不知何时从天牢里放了出来!

徐徵静立在官家手边,整齐的绛红官服外露着雪白的领子,长翅的官帽下没有一丝碎发。

这让李乐训不禁有些恍然,似乎回到了初见他的时候。

然而这同一件官服,现下却有些空荡,衬得人成了薄薄一片。

李乐训不知官家何意,便出声问:“怎么徐公也在?”

她不喜欢君君臣臣的道理,刚来南边时,没探清这朝廷的底细,还知道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如今军权在握,自然再不愿意遮掩。

只是为了免生是非,才学着旁人的模样行礼。

因此想说话便说了,全然不照顾至尊的面子。

当然,官家不会当面与小姑娘计较这些,只道:“朕请徐卿来,是想与二位共议曲州之事。”

李乐训得寸进尺:“那为何不见黄一炳黄公的面?我……臣听说,他巡盐过曲州,与此事有莫大关联。”

话刚出口,就看见对面的徐徵直对她蹙眉。

算了算了,现下不依他,他回去后说不得要抓着她念经,李乐训不耐烦地想。

这才把自称由“我”改作“臣”此举敷衍至极,不仅毫无作用,甚至有些欲盖弥彰之感。

官家听完竟不恼,反倒呵呵一笑:“哈哈,年轻人,活泼点好。”

只是并不回答李乐训的问题。

不说就不说,说不过就说不过,倚老卖老,阴阳怪气什么呢?这老货人不怎么样,嘴是真的硬!

李乐训在心底直撇嘴。

徐徵早告诉过她黄一炳的错漏,而官家为何不请黄一炳过来对峙,更是明摆着的事,开蒙的童子怕是都知道官家看重的人办砸了事,错归错,私下可以斥责,却绝不能在人前。否则要至尊的面子往哪里搁!

她就是心存不满,故意问及黄一炳的去向。

调她去曲州平乱,关徐徵什么事?说得好听是她自愿受朝廷调遣,说得不好听,是朝中无人,无奈请她出山解围!不敲锣打鼓,恭恭敬敬地迎她来,这也就罢了,可这皇帝见她,怎的还要叫上旁人?

叫徐徵来什么意思?是奖赏他做了一条好狗,叫他闻闻肉味,暗示他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