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作为现代教育的接受者,熟悉这段话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只可惜,宋明珠早忘了。

第一关就怕死!

【因您是第一次参加科考,朝廷特赐您一张复活卡。】

好的,复活卡用上,进入下一题!

宋明珠以为的考题

“生于()而死于()。”

难一点的话,就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劳其(),饿其()……”

或者再难一点,就这样

“故()将降()于是()也,必先()其(),()其(),()其()……”

但实际上,考题是这样的

【请先解释“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含义。

并以此为题,写一篇八百字文章,论述下层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字迹工整,论点清晰。】

宋明珠:“……”

怕死!

【因您长得乖巧可爱,朝廷再赐您一张复活卡。】

再次使用复活卡,进入下一题!

【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请以此为题,写一篇三千字文章,论述人才的造就、选拔人才的标准和国家兴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字迹工整,论点新颖。】

宋明珠:“……”

……怕死!

【算上复活的机会,您已经三次怕死。

对不起,请您继续寒窗苦读,三年后再来!】

但凡科举是个系统,都少不得要鄙视宋明珠几句。

宋明珠:“……”

要不怎么说科举难呢?

但这越发坚定了宋明珠想让全村孩子都上学的想法。

徐夫子考校完,对两个孩子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又夸奖了几句,便让他俩回去了。

接下来,便是村正、宋明珠跟徐夫子讨论收学生的具体事宜,小五旁听。

“徐夫子,知县大人有跟您说过我们村学堂的情况吧?”村正道,“我们村的学堂,不仅会接纳自己村的孩子,还会接纳别村的孩子来上学……”

“知县大人有说。”徐夫子道。

贫寒之家读书不易,宋家台能有这样的觉悟,让徐夫子感到非常钦佩。

“那……”村正瞧着徐夫子的脸色,又道,“不知道知县大人有没有跟您说,到时候还会有女童?”

第276章 我们要求平等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村正原本以为徐夫子听到“女童”两个字,会拒绝。

结果徐夫子表现得淡定。

“知县大人提过的。”徐夫子就道。

“当时,我家郎君一共找了三位夫子!”小五插话进来,“前面那两位,一个嫌弃束脩低,不肯来。一个听说有女童,就翻了脸……”

小五就把当初招募夫子的那场闹剧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