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过了十五就要准备开张营业了,要是积雪太厚的话,一时间清扫起来是很费劲的。

他一个人在鱼馆门外扫雪,扫了一会,觉得累了,便停下来歇着。

恍惚间,他好像回到了十五年前的那个冬日,那个雪后的日子,他和爸爸一起在院子里扫雪。

一转眼,爸爸已经不再了,但是仇恨的缘故,这么多年里,好像他就活在昨天,时常想起,所以不曾遗忘。

或许如果不是那一场雪,父亲就不会死去。

就在恍惚的时候,魏连山听见有阵阵的锣鼓声从远处传来,等了一会儿,就有一大队扭秧歌的从鱼馆门前经过。小山觉得有趣,看得入神,只见这一队人共有三、四十人,排成了两队,都踩着高高的木头高橇,身着各种彩色的纱布衣服,粉的,浅蓝,尽是显眼的颜色。走在前面的,是敲锣打鼓吹喇叭的,他们没有踩高橇,当打头阵的经过时,那震撼的鼓声极具声势,引人向往。

要是徐晓芸在就好了,他想。

徐晓芸很喜欢看这样的喜庆场面。

时间,是同样的时间。但是地点,在几百公里以外的佳河县。

扭秧歌的人脸上都画着胭脂红,手里拿着扇子、丝巾,扭起来精神得很。可惜两边看热闹的人有些多,徐晓芸怎么都挤不过人家,最后还是小慧,她拉着晓芸的胳膊使劲地挤了两下,便跑到了前面。

紧挨着秧歌队伍,感觉像是快要给那高高的木头高橇踢到了,徐晓芸既兴奋,又紧张。正在看着入神,晓芸听见耳边小慧冲她喊:“姐,快走,跟上啊!”她们索性跟着秧歌队伍一起走着,走了几步,晓芸看着被小慧抓着的手,突然,她的心里想起了那个曾经在冰场上,和她手牵手滑冰的那个人。

10-11.

几家欢乐几家愁,虽然是没有徐晓芸的日子,但是忠毅还是很快乐的。因为他盼望着过了十五,便动身去佳河,去找徐晓芸。过年的时候忠毅和他爸他妈商量来着,他本打算过了初五就去,姜母听了觉得不妥,毕竟是大过年的,又没有办喜事,是不大方便去人家串门的。忠毅无奈,只得熬过了十五,才动身出发。

姜忠毅开着吉普车驶出了县城,大半个月都没有见到徐晓芸了,他的心里是很惦念她的。

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就连在给机械手表上弦的时候,他都能够想起晓芸。他的手指掐着手表上的小小旋钮,一圈一圈地给发条上满思念,直到最后都拧不动了,他才停住。就像他给徐晓芸的爱,只要她能够承受得了,他便不会吝惜付出。

姜母在他出发以前,在吉普车的后座塞了许多山货、肉类和鱼干,是她给晓芸母亲带的见面礼。忠毅一边开车,一边从车子的后视镜看着那一包一包的东西,心里感到并不踏实。姜母是大度的,尤其在为人处世方面,忠毅是打小就见惯了母亲的这一点的,他心里不踏实的地方其实是他自己的一片真心,他怕他给予得太多了,太满了,反倒让徐晓芸的心里产生负担。

对于感情这种东西,他也是有一些经验的,并不是好好地对待就会换取对方的热情的,她若爱你,即便是对她不好,她也是会义无反顾的。他就是太认清了这一点,所以才觉得并不踏实。

他这次去佳河,是没有太好的理由劝说徐晓芸回来的。工作是不能再回去继续做了,一边是兄弟,一边是爱人,他不想夹在中间为难。看来唯一能要求她回来的理由,就只有结婚这一条了。他本来是不想把这件事情逼得太紧的,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他不在乎再多等,可是事情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去了,成与不成,只好先提了再说,剩下的事情就留给晓芸和她的母亲去衡量了。

他只所以敢去佳河,也是因为在出发之前打探过晓芸家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