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韵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杨思则是负责稳住公司股东,也是早出晚归见不着几回。

两个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倒是分工明确。

杨菱不清楚其中的弯弯绕绕,只能揽下葬礼的相关事宜。

杨菱整个人沉浸在杨父去世的悲痛中,对于其他的一切都提不起精神。

葬礼定在七天后。

葬礼当天,杨家三人都穿着一袭黑衣站在灵堂一侧。

灵堂上的杨父遗像,面色宁静,仿佛在沉睡。

对父亲的那点埋怨随着他的去世已经消失,杨菱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父亲对她的态度和去世的母亲有关。

在杨菱为数不多的关于童年模糊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在喝药。

她总能听到父亲和母亲的争吵,或者说父亲单方面的控诉。

杨菱乖巧地不去找母亲,自己一个人和屋子里的玩偶说话。

可是小孩子哪有不喜欢到处跑的,母亲送给她一只小狗,她爱不释手。

本来小狗应该养在外面的院子里,可是杨菱那天偷偷将它带进了房间。

晚上母亲照例来看她时,被突然出现的小狗没有防备地扑倒在地上。

尖锐的救护车声和小狗的呜咽声是杨菱关于那天晚上唯一的记忆。

那是她第一次看见父亲发那么大的火,那时候她才知道,父亲有多爱母亲。

他之所以不来看母亲和她,是不想看见母亲愈加苍白的脸。

他不能接受母亲被疾病缠身的样子,他不喜欢母亲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糟糕。

直到后来,母亲的病最严重的时候,父亲几乎是住在了公司。

好像,只要不见面,母亲就还是好好地在那,不会离开。

他没有做好准备面对母亲的去世,只能选择逃避。

可是母亲还是死在了那个雨夜,他那个时候甚至还在和美国的医生开会关于母亲的病有了新的治疗方案。

他将母亲的牌位放在家里的祠堂,基本每个月都会去看一次。

杨菱知道,父亲很爱母亲,所以父亲才会不喜欢自己。

她也并不奢求父亲的喜爱。

可是父亲弥留之际那一句“别恨爸爸”刺痛了她的心。

她试图去找寻父亲爱她的证据。

杨菱才发现,父亲远比她想象中更爱自己。

替父亲收拾遗物的时候,书房里除开杨韵各式各样的奖杯,更多的是她从小到大的照片。

杨菱其实不喜欢拍照,所以大多数照片都是证件照,有些甚至是从杂志上裁下来的。

日期最新的是两周前,她在上海被八卦记者拍到在逛街。

只是一个模糊的剪影,都被父亲小心珍重地框裱。

父亲只是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和她相处,他怨恨这个女儿间接导致了自己爱人的死亡。

可杨菱一天天长大,父亲又没有办法继续讨厌这个和爱人越来越相似的小女儿。

只能以一种别扭的方式相处。

他知道怎么对杨韵,这个和他最相似的女儿。

可面对和杨韵相像的杨菱时,他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结果就是将两人的距离越推越远。

而杨菱,终于在失去父亲后,才窥探到父亲对自己的爱。

第37章

杨菱盯着遗像上杨父黑白色调的脸,像是在对她微笑。

眼睛一阵酸涩。

杨菱才刚理清楚父亲对她的爱,就骤然要面对父亲已经去世的事实。

这样的落差让杨菱格外难过。

杨菱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应对着来吊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