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知道你们夫妇都是?忠心为国的, 燕北之事的确是?皇帝做得不妥。便是?你今日不来,哀家也要与他说的。”
杨太后叹道:“宁州战乱未平, 安西又闹那样的大灾,这还真是?个多事之秋。”
沈玉娇道:“我朝地大物博,往年也有?闹灾的,都能妥善抚慰了。偏这节骨眼,霍元帅出了意外。如今朝中大将凋敝,年轻将领青黄不接,也不知何时能再出个像霍元帅那样的大将,镇守西南。”
杨太后也知人才难得,叹道:“霍家那位小世子方才十四,还有?得等呢。”
沈玉娇想到霍小世子。
少年郎君,青涩稚嫩,要成为一位合格的将领,少说还得历练五六年。
只是?不知年逾六十的霍元帅,能否再撑五六年。
怀着对家国未来的忧思,两位妇人心不在焉地下了盘棋。
待到沈玉娇离宫,杨太后命人请淳庆帝来慈宁宫,与他提及燕北之事。
“这事你得听裴守真的,燕北军镇守国门?,兹事体大,容不得半点疏忽。”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杨太后神情肃穆:“且燕王那人的脾气,你或许不了解,当年他被你父皇派去北地,本就心怀怨怼,若非看在……看在祖宗基业的份上,他堂堂龙子凤孙,放着长安锦衣玉食的自在日子不过?,能甘愿在燕北苦寒地守这二十多年?皇帝,你可莫要只顾眼前,而?寒了你燕王叔和?万千戍边将士们的心啊。”
燕王是?头猛虎,有?这头猛虎镇在北地,是?大梁之幸。
但缺了吃食的猛虎,饿极了,也能回过?头,毫不犹豫吃了饲主。
皇帝登基这几年,杨太后一直让他善待太子,既是?念着与房淑静的旧情,也因她知晓,太子被善待,燕王才会继续留在燕北,替自己的儿子守住国土。
然而?这番话落在淳庆帝耳中,很不中听。
“朕这个皇帝实在当得憋屈,这边要听裴守真的,那边不过?迟了些时日再送军费,便要被你们这般催促教训。”
淳庆帝想到太监来禀,说是?沈氏一早进了慈宁宫,便猜到定是?那沈氏与太后说了什么。
“一个后宅妇人都敢议论政事,真是?无法无天。”淳庆帝板着脸:“也不知裴守真在家是?如何教妻的。”
杨太后蹙眉:“照你这意思,我这个后宫妇人议政,也是?无法无天,得有?个人来管教了?”
淳庆帝一噎,见太后面色怫然,连忙告罪:“儿子不敢。”
“有?些话我本不该说,但你这半年来,实在有?些不像话了。”
杨太后睇着他:“我知你因寿安之事,与裴守真生了嫌隙。可在大是?大非面前,你怎可因个人喜恶,任性妄为?”
淳庆帝委屈:“儿子没?有?。实在是?国库亏空,若有?钱,朕又岂会亏着军费?”
杨太后道:“倘若你听裴守真的,派那伏铎海去宁州,而?非那只会纸上谈兵的江俊霖,宁州那边或许早就平定了,岂会像如今这样,大笔的银钱与将士送过?去,却如肉包子打狗般,白白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最后还是?霍骁拖着病体,披甲上阵,这才稳定军心,遏制大乱。”
提到这事,杨太后便觉得肉疼。
淳庆帝面色悻悻:“江俊霖他治军也是?有?一套的,只是?宁州那边的战况太复杂,他战术失策……”
“行了,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替他辩解?”杨太后冷脸道:“吃了败仗,他就老老实实挨罚!”
“俊霖他也是?一心为国的,他在宁州亲自打先锋,还断了一条胳膊……”淳庆帝不忍。
这江俊霖从他还是?皇子时,就与他交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