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也逃不出这个怪圈,偏爱的那几个要素阳刚、肌肉、寸头、短发,正是典型狂野男人的特征。”这话好像也戳中了陆时的偏好。
说到这里,陆时不禁想起那句经典反问“如果你是别人,你会喜欢上目前的自已吗?你现在练很好,身材挺不错的了。”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有时候我也困惑,我这么努力撸铁究竟是为了别人,还是为了自已。”
“至少你自已身材方面有变好,也算有收获啰。”
“昨天软件上认识的之前聊了很久的人,忽然不回我消息了,就像人间蒸发似的。我会想是不是我太无聊,他觉得我没什么意思?是不是我身材还不够好,他喜欢更精壮一点的?弄得我又想卸载软件了,可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也很难肯定身边谁是同类呀。”
“同性男孩,接触同类主要靠交友软件。软件上的用户,虽然也有少数人在签名里写着交朋友,但更多的人目的明确且单一:就是为了找对象和发泄欲望的。荷尔蒙催动下,见色起意才是人之常态。在强烈的目的催动下,软件交友趋于快餐化,错把好看当成合适,错把好色当成喜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男男情侣,在一起很快,分手更快的原因之一。不过也还是有少数是认真想找对象的,你这么优秀,肯定能有不错的伴侣。”
“谢谢,感觉工作后更难了,希望能遇到合适的吧。我在大四那年才接触小蓝这个软件的,其实我还挺羡慕校园爱情的。”
“校园中的感情确实比较纯粹,但走出象牙塔后,人会越来越成熟,在感情方面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还有,我最近看到一个人写的文章,大概就是说为什么通讯录这么介意型号。其实这也是很困扰我的问题,在软件上我自已也会主动筛选掉bottom属性的。”
“这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性生活也很重要。性从来不是肮脏粗鄙的,它跟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类日常所需。”
陆时一直认为,性爱不等同于色情。他记得在《爱欲之死》这本书里就有讲道:“性不会毁于道德、高尚和压迫,只会毁于色情。”
我们国家在性教育的普及上,一直是空白。对于性少数群体的这类教育上,更是一片蛮荒。男同性恋们只能去推特(即x)、各大小电影网站上看看钙片、去各大基腐耽美文的故事里进行自已的性幻想。
最近,陆时看了齐恒推荐的王晴锋老师的《认同而不出柜中国同性恋者的生存困境》这本书。
王晴锋,社会学博土,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先后承担“同性恋者生存现状研究”、“印度纳萨尔运动研究”等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csscl核心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同性恋研究:历史、经验与理论》、学术译著《浮现中的女同性恋:现代中国的女同性爱欲》等。
而齐恒推荐的这本书它对人们了解中国同性恋者的生活状况和同性恋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书里在第五章讲到,中国同性恋是有历史无文化的,这是因为在中国同性恋去罪化之前,同性恋的生存空间非常狭窄,稍有不慎就会以流氓罪论处。中国大陆的同性运动没办法像西方那样激进,倒不是没人想争取权益 ,而是在这种大家长式的集体文化的体制下,每个个体身上都被附上一张传统文化的网。这张网是与生带来的,很难挣脱,只能跟它和谐共处,保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由于缺乏同性恋文化,许多同性恋无法通过自我认知达到身份认同,而通过性行为来完成。他们通过两性性行为的实践,进行比较之后,最终确认自已的性取向。
看到这章快结尾处,陆时忽然想喝咖啡了,可喝吐了即溶和胶囊咖啡,他便心生起出门找寻还在营业的咖啡馆的念头。在点评网上翻来翻去,还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