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地势低洼不利于排水,所以我没有去领茶树回来种,还是抽空回去种些蔬菜就好。
周大哥和平安家里的地都承包出去了,每年给的租金其实刚好够两人的赋税,但他二人心里愿意,也没有种地的心思。
因为之前我将米豆腐和魔芋的制作方法教给了村里的人,其实我们村如今相比较其他村的人手上也算有个谋生的技能,有些人甚至挑着做出来的米豆腐和魔芋去其他地方卖,一个月里也能挣不少钱,大家有人学着我在集市里摆摊,也有人就做些魔芋和米豆腐为原料的小吃……
很快迎来了立春,一派春意盎然,我们店里供应的素菜里多了好些野菜,我特意推出来的野菜火锅甚至成了漯河镇一绝,不仅在我们本地口碑好,受人追捧,甚至三五不时还有其他镇和县里的人前来尝鲜。
我们每日会留一桌的菜,就是怕其他地方来的人白跑一趟,尽量给大家提供方便,不得不说现代火锅文化里最重要的服务态度给我在这里开火锅店提供了很多灵感。
只是人生不尽如人意,我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对于镇中同样做饮食的人来说无疑就是噩耗。
一时间市场竞争激烈在漯河镇体现的淋漓尽致,先是镇里一夕之间多了麻辣锅子店、野生菌汤、快捞(与冒菜差不多)……
紧接着我店里多了些奇怪的客人,有要打包走火锅底锅底的,也有从大酒楼跳槽来我店里应聘厨子的,更甚至有要高价收购我的日予甜的。
一时间这些事情层出不穷,让我们措手不及,满心无奈。
这也让我对扩店之事,犹豫起来,树大招风这是必然的,漯河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钱是赚不完的,我没有必要惹他同行记恨,不如退一步,卖大家一个人情。
为了避免最近不时冒出来的恶意收购,我打算尝试寻找合作伙伴或者盟友。所以我想出了和其他酒楼老板商议,通过合作的方式,出售火锅锅底配料来换取一定的利益,同时避免被一家独大的收购。这样既可以拓展业务范围,又能够利用集体的力量抵抗恶意收购。
很快我就和几家酒楼的老板商议,愿意以合适的价格出售火锅锅底的配料,但我不单卖任何一家。
既然火锅最畅销,那我就把它变成漯河镇一项招牌吧,经济学讲究聚集效应,我就要漯河镇在大邑成为第二个“重庆”,火锅之都,有了品牌效应,自然会吸引来更多的客流量。
而且我也不认为卖了方子我的火锅生意就会被分走,火锅花色纷呈,千锅百味,每家都会有自已的味道。
这些大酒楼的定价必然不会比我低,我的受众也以普通老百姓为主,而且我也想借此改一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地更新自已的火锅锅底,连涮火锅的菜我也主要打算每个季节推出不同的菜品。
因为我愿意出售火锅方子一事,我竟然有幸被邀请进了漯河镇的小商会,在这里结识了好些商人,也算是阴差阳错,得了一份学习的机会。
薛老板就是我在商会结识的一位朋友,年龄大我许多,为人灵活有趣,是个好打交道的,身上既有老商人的精明强干,又不乏中年人的乐观豁达。薛老板与我聊起,他不是本镇人,是县里头那边过来的,家里是做船舶运输的,所以长期在漯河镇的码头来往,早就听码头的人说过我家火锅和快餐。
我便顺势邀请薛老板去我店里吃火锅,他不能吃辣,这也是他虽听闻火锅的美名多时,却没来我家店里尝试的原因。所以我特地提前半天去厨房给他熬制了一锅大骨养生火锅。
然后叫上周大哥一起,三人吃着火锅,烫着这个时节最新鲜的野菜,喝着酒,谈着天南地北的话,越聊越投机,便交了个朋友。
自那以后,日予甜成了薛老板带人谈生意的首选,我只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