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1 / 2)

总体上我会说这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需要经常停下来,把新长出来的、阻碍写作的“现实联系”割掉。为此我致力于将他投放进各种你这辈子大概都没有机会参与的活动中去(不过谁知道哪天你会不会真想玩跑酷呢)。这对我也是种考验。或许你也看出他的行为和欲求有轻微的前后不一,那是因为我一边在写,一边也在逐渐增加对这个角色的了解。

这过程里我一点点贴近他,再隔着一层加密过的屏障,从他身上寻找你的印记。

我仍然偶尔拿不准,越往后面越这样。桥上那场戏,我推算了四遍才敢动笔写第一版内容,但也经历了一番波折。

为方便解释,我把当时做的对照也给你写一下:

1)【我过来后,你问我“外面有什么事吗”】→唐:“我想知道,出局前,你看到了什么”;

2)【我没说话,然后我说了,解释的时候很简略提到我小姑】→人物直谈1976【k】;

3)【我顺口提到汪秋犀,你突然抬头盯着我看,表情捉摸不定】→话题蔓延至妹妹,唐的在意点:a. 妹妹和娄见过面;b. 娄一直瞒着不说。娄道歉,唐伤心表示“你什么都不明白”;

4)【新闻插入,你低头刷手机,突然新闻弹出来,手机直接掉在床单上差点滑下去,我迅速把内容扣上】→跳桥事件;

5)【我试图转移注意力,之后你说你不会做那种事】→亲密戏,唐承诺不会跳桥;

6)【我随后的发言,一些琐碎的刚认识你时的心理活动】→娄回应之前那句“什么都不明白”,反向灌输“人与人之间的绝对理解并不存在”;

7)【你说你有点头晕,重新躺下】→唐:“我想回去了”。

桥上对话到此结束。

这是少有的有情节原型的内容之一,但还是那句话:恰恰因为它存在现实原型,写起来格外难。

③⑨

不只是投射的问题,而是我必须靠它进行情绪定位。我要小心翼翼勘探露出的冰山一角下,那里有更多庞然未露的内容,你未曾告诉过我的情绪变化和内心。

写完后我松了口气,至少从我的视角,这样乍看是没什么问题的,总体上合乎逻辑。

接下来就是「影子」段落。

在这期间,唐思烬该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他在桥上的表现直接给下一大段情节定了基调。

你要记得,桥上对话终结于一场反向灌输,但根据角色人设(从你身上总结出的特质),他不可能就此被说服了,事情没那么容易。这更像是一种权宜。

如此推导,如果他在「影子」里露出的冰山尖角(后面我统称这个概念为“尖角”)是一切小心翼翼又惊喜好奇的表现,那么隐藏的真相恰好相反。

这不就对上了吗,“故作快乐”这个结论我4月1日就在现实维度里下过一次。

“定位写作法”的精髓在于,这回我不漂流了,改为沿着一枚枚尖角惊险飞跃,确保那之间的路径能让我完好降落在新的尖角上。换而言之,它是另一个维持现实与虚构平衡的工具,以此别让我跑太远。不管如何,我坚强地继续往下推,终于到了最重要的情节之一:分手戏。

我深吸一口气,和往常一样先列出所有露出的尖角。

1)你在做|爱前反常的发抖;

2)完事后在浴室,你把下巴垫在手背上,待在水里发呆;

3)小睡片刻后你突然惊醒(我当时在回邮件),跟我重提电影里的内容。由此延伸后,你第无数次问我为什么把南山清给写死了;

4)又一番琐碎对话后,我指出你这一天在装开心;

5)你开始流眼泪;

6)你说我什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