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个人的生死荣辱 而只论抗倭的大局 那言下之意就很明确了。
“既然是我举荐了先生 那当然要负责到底。”穆祺指了指桌上的腰带:“只要先生拿着这条腰带上任 那穆国公府在江南的一切力量便听由先生驱使。强龙与地头蛇难较胜负 但总能让人忌惮一二。此外 朝中不久之后就会有莫大的变故 届时先生若能借力打力 定能有意料不到的收获……至少至少 也能把倭人的间谍们一扫而空 不留后患。”
海刚峰一愣:“会有什么变故?”
若真如穆国公世子所言但飞玄真君清妙帝君 会是这样为沿海百姓着想的人么?
作为随驾数年的近臣 穆国公世子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 不是。
但在海刚峰疑惑的表情之前 穆祺却只微微一笑:
“这个嘛 就是天机不可泄漏了。”
大概是想起了穆国公府的身份 在世子摆足了“我上面有人”的架势之后 海刚峰似乎终于被说服了。他沉思片刻 还是拱手一礼:
“若真如世子所言 在下愿竭绵薄之力。”
·
以穆国公府的权势 安排一个上虞县丞是绰绰有余 毫不费力;上虞又是历次倭寇袭扰的重点 本该着力经营。但当地的情形实在太糟 贸然派官纯属坑人 反复举棋不定 才拖到了现在。
如今能有幸抽到海刚峰这张ssr 穆祺的一颗心也算是松下来了。江浙的局势错综复杂 恐怕也只有请出海刚峰这把神剑 才能弹压局面 筹备海防。另一面讲 原本历史上海刚峰一口气考十几年的进士 纯粹就是浪费
时间;以他这样牛皮闪闪的大人物,属于到哪里哪里发光,根本掩盖不住锋芒。要是遵照约定早十几年踏入仕途,那最后就不只是区区都御史、小小副国的身份了。
没错,对海刚峰这类人物来说,都御史也不过是区区而已。
虽然国朝旧制,非翰林不入内阁;但混个六部尚书,还是大有指望的。如果按时间推算,等海刚峰位列台阁、参赞机务之时,也恰恰是张太岳修成正果,正式化身摄宗之日。他日两大巅峰高手紫禁对决,那一番天雷勾动地火,那种历史转折的强劲张力,真让世子激动得浑身发抖!
妈的,这个瓜我是吃定了!
·
这一番热情持续了很久,等到穆祺亲自送走海刚峰,才兴致冲冲踏入书房,先是左右顾盼,一边为自己的创意自得,一边沉思揣摩,随后命人研墨铺纸,拈起了木架上闲置许久的毛笔。
到了穆国公这个级别,写折子写公文一律有清客相公帮忙,甚至都不必揣摩字句;等到自己亲自上手落笔,那基本就是要放大招了。
这确实也是大招。穆祺屏息凝神良久,才终于落下第一笔:
【密】
不错,这是一封密奏。
老道士醉心丹药之余,同样不忘巩固权力;为了钳制百官掌控局势,赐给了不少亲信密奏的权力,允许他们“风闻奏事但现在逼到了极点,穆祺也顾不得往日的规矩。他逶迤写下了自己这几日与倭人谈判的见闻,重点强调倭国的“中日并尊 、“东皇、西皇 、高丽“靖难 之说当然,东厂黄公公肯定也会把同样的消息带给老道,但如何解读情报,就是上书之人的能耐了。
譬如,在写完倭人种种妄语之后,穆祺没有如寻常臣子一般痛斥彼等国的不臣之心,而是宕开一笔,写下了倭国“建文后人 的传言。
先有“建文后人 ,再有“中日并尊 ,您不觉得这实在太巧了么陛下?
当然,这只是捕风捉影,预先埋一颗暗子,以观后效而已。但以穆祺的身份,却格外适合埋这颗暗子他祖上是跟着太
宗皇帝奉天靖难、一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