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只有本宫知道。”

面对李暮歌第二个问题, 良嫔选择坦言,没有丝毫隐瞒。

李暮歌不太相信,六公主当时只有八岁, 她怎么可能将一切都隐藏得天衣无缝。

良嫔轻笑, 笑容里满是自嘲, “母妃确实隐瞒了你许多事, 但是事到如今,你六姐都已经死了, 难道母妃还会继续瞒着你吗?你什么都知道,瞒着你还有什么意义呢?”

李暮歌眯了眯眼,良嫔此刻的坦诚,让她格外不爽。

大概是因为,她想看见得不是良嫔的坦诚,而是良嫔的悔恨,这一刻的坦诚,实在是太迟了。

“所以舅父他们不知道六姐的身份存疑,也不知道六姐养蛊,那为何舅父他们如此厌恶六姐?”

李暮歌一直觉得宁家应该是知道的。

宁家确实知道,但不是宁疏白一脉知道。

听到李暮歌亲昵地喊宁泽世舅父,良嫔心里有些酸涩,她已经许久没有喊过爹娘和小弟了。

“因为你外祖他们最是厌恶他人品行不端,一个人可以不聪明,但绝不可以是个说谎成性,残害无辜之人的恶人。”

当年皇后查才人死因,查到梧桐殿时,良嫔就慌了。

她不敢想象,如果小六八岁就担上一个杀害宫妃,残害手足的恶名,日后要怎么生活!而且一旦这件事细查,就能查出来小六在养蛊。

巫蛊之术是后宫绝对不能碰触的禁术,皇帝的逆鳞,谁碰谁死,届时不光她和小六活不了,宁家也会受牵连。

所以良嫔找到了当时刚考上状元,正得帝心的弟弟宁泽世,请宁泽世将此事与皇帝说一说,劝皇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莫要因此污了皇室名誉。

毕竟皇室出了个年仅八岁就杀了宫妃与皇嗣的公主,传出去会被天下人耻笑。

宁泽世当然不愿意,他是个正直的人,他觉得如果就这么将此事糊弄过去,那才人和婴孩的冤魂,何以平息?

哪怕是皇帝大怒,将他功名除去,他亦要承担此事后果。

良嫔劝了很久,宁泽世坚决不说情,他后来直接去找皇帝坦白,说是六公主不小心害死了才人与她肚子里的皇嗣。

宁泽世还说,他愿意去除状元功名,以自己的命抵才人的命,同时用宁家半数家财作赔,赠与甄才人的亲眷,只求皇帝开恩,宽恕六公主,看在还有十四公主的份上,饶恕良嫔和宁家其他人的性命。

“舅父确实是个正直之人。”李暮歌没想到宁泽世会这么选。

将真相还给死者的同时,还想出一命相抵的解决办法,同时为家人求情,希望皇帝能够法外开恩。

如果事实真的只是六公主不小心吓到才人,导致悲剧发生,那宁泽世的处理方法,已经做到了尽可能的公平。

毕竟六公主是皇室公主,良嫔则是宫妃,哪怕说天子与庶民同罪,也不可能做到同罪同罚。

庶民杀人要偿命,天子杀人,难道也要天子偿命?不可能,最多断发以代断头。

放到现代,达官显贵们杀了人,也有的是法子逃脱法律制裁,和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

“对,泽世是个正直的人,他光明磊落,觉得有错应该改进,有罪应该受罚,可是你的父皇,从不是个正直不阿的皇帝。”

良嫔说到这儿,之后故事的发展脉络便是清晰可见了。

皇帝得知此事后,先是对宁泽世发表了一番“朕之肱骨,怎能为一小小才人偿命”的言论,随后又说,“吓到才人不过是意外,小六真心悔改便足以,宫里常有妃嫔早产,唯有才人因此而亡,此乃命数,不能怪小六”。

两段话,将事情盖棺定论,小六没错,全是才人的错,宁泽世是皇帝重视的大臣,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