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直接认罪。

李暮歌垂下眼眸,掩去眼中不易察觉的讽刺。

杨显真是深谙说话的艺术,他刚刚说的话乍一听高风亮节,好似是个大义灭亲的光明磊落之人,实际上,他说话时,先是提醒了皇帝,杨家人多,不是可以随便处置的存在。

随后他又提醒皇帝,那军需官只是杨家一个微不足道的族人,他做什么,杨家都不知道,杨家愿意将这个军需官交出来平众怒。

最后他还提醒皇帝,杨家最多只能担一个监管不力的罪名,其余罪名,杨家不认。

看似认罚,实则是将罪名以及处罚全摆在皇帝面前了,像是在谈判桌上摆条件,接下来全看皇帝愿不愿意接受杨家的条件。

老狐狸,这是个真正的老狐狸。

皇帝显然也知道,杨家不是那么容易去动的。

先不说杨显本人为官多年,党羽众多,光是整个朝廷里,就不知道有多少和杨家有关的官员,动了杨家,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况且,杨家是太子妃的娘家,太子和太子妃夫妻同体,太子妃的娘家被铲除,太子的位置也会不稳,皇帝必须考虑到太子。

“恩,看来杨家并不知情,俗话说,不知者无罪,这事……”

皇帝说到这儿顿了顿,显然也没想好该怎么处理此事。

大公主看出皇帝想要息事宁人的想法,她早就预料到眼前的情况了,没有真正具有决定性的证据,皇帝根本不可能轻易动杨家。

所以她看向那个弹劾杨家的御史,等他继续开口。

那御史不负大公主所望,再度开口,给杨显想要的实锤。

“陛下!臣有奏,杨家并非毫不知情!”

随后,他掏出了一本账本。

那账本肯定不是荣阳手上的账本,也不是那张莫名其妙,看不出什么问题的军械图,而是从军需官那里找来的,近一段时间,贩卖兵器,用来平账的账本。

“陛下,那杨家的军需官行事向来隐蔽,直到前段时间,太子送了一个杨家的郎君入西北军为将,杨家子不会领兵,上战场后,所领小队几乎全军覆没,连凌家的三小将军都被牵连,差点儿战死沙场,后杨家子不思进取,在军营还要美酒美人,凌家不允,杨家子找上那军需官,从军需官处支取大量钱银,军需官入不敷出,为平账,谎报战场上所有军械全部损毁。因此西北军军械短缺,连工部有瑕疵的兵器,也不得不拿到战场上使用。”

这位御史最后说得都有些口干了,李暮歌听了一大串,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