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拿过来,李暮歌拆开看了看。

信的内容其实就是求援,楚嫔在信里直言不讳,说太子是个凉心薄性之徒,对她尚且如此,日后对支持他的大臣,想来不会好到哪儿去。

话糙理不糙,现在不知道有多少曾经支持皇帝的大臣,悔得肠子都青了。

不过当时也没有别的选择了,皎月公主本来还能跟李麒斗一斗,可惜皎月公主没有大公主定性好,没受住李麒的挑衅,直接造反了。

当时先帝还在,岂能随意饶过她。

在没有确定皇帝手里彻底没了反抗的能力之前,最好不要造反,造反失败的后果太严重了,那是一场豪赌。

“殿下,不知这信可有用处?红棠算不算立了一功?”

翠玉和红棠聊了大半宿,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些许感情,所以翠玉希望李暮歌能救救红棠。

信的内容没什么用,时隔十八年,它早就没什么用了。

李暮歌的目光在信纸上一排排的字上游离片刻,最后点点头,“有些用处,你尽管转话给她,本殿下信了她之前所言,必定会为她和她那些丧命的姐妹报仇。”

“是。”翠玉嘴角上扬,一脸喜色,好像此刻李暮歌已经帮红棠成功复仇了。

“对了,昨日红棠出宫是为了通知吴王入宫见楚嫔,想来昨日吴王便进宫了,红棠可知道这母子俩说了些什么?”

翠玉一惊,她刚要说此事,结果李暮歌已经猜到吴王进宫过了。

“殿下当真料事如神,吴王昨日确实入宫了,红棠说,楚嫔想让吴王娶杨家的小姐,吴王不愿,他们吵了一架,楚嫔费了不少心力才劝动吴王,吴王同意提前去和杨家的小姐们接触接触。”

李暮歌之所以猜到吴王昨天就入宫,是因为大公主之前说过,吴王特别听他母妃的话。

虽然吴王在李暮歌这里敦厚好人的形象已经彻底破灭了,但他对外展露的一些性格特点依旧存在。

吴王竟然答应了先去和杨家人接触,小说里完全没有过这一段,他确实非常听他母妃的话。

“他们母子俩,一人说一句,说得可真是有来有往,也不去问问看杨家人愿不愿意。”

李暮歌是真奇怪,杨家是什么香的臭的都能嫁女不成?旁人不知道吴王那点儿秘密,是因为从来没人在意过。

若是要嫁女,总得先去查查看未来姑爷是什么脾性,省得自家女儿嫁过去受苦受罪,再加上杨家嫁女有政治目的,未来姑爷的为人就更重要了。

若是笼络了一个蠢货,最后岂不是丢了女儿又折兵。

综上所述,楚嫔和吴王是哪儿来的自信,觉得只要他们愿意,杨家必定与他们联姻。

就靠一个礼部尚书的大伯?

又或者是,是觉得七皇子在皇帝跟前算是有名有姓的人,以后肯定能有一番作为。

李暮歌觉得是后者。

看来楚嫔对她儿子寄予厚望,认为她儿子必定能出人头地。

如小说中一般,最后七皇子只能辅佐八皇子登基,处处都矮了八皇子一头,楚嫔不得气坏了?

哦对了,那个时候,楚嫔好像是染了重疾去世了。

小说里偶然提了一句,七皇子母妃去世,七皇子悲痛欲绝之类的。

李暮歌回忆起小说的一部分内容,心里对楚嫔和七皇子的杀意更浓了。

一想到他们俩最后一个能成为贤王,另一个也是美满死去,李暮歌就幻视了那些杀了她,还能潇洒活着的凶手们。

她必须想个办法,除了七皇子与楚嫔!不然她晚上估计又要开始做梦了。

李暮歌让翠玉继续去盯着红玉宫,有什么消息随时随地来报,自己则出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