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2 / 3)

你还钱,要是实在勉强,就慢慢来,你之前不是说?一个月还个五十八十的吗?那就细水长流呗。”

一说?到这个,万雪就浑身发臊,她闷闷地绞着电话线,低声说?:“我把照相机卖出去?了。还有我和你姐夫的皮鞋,之前在广州买的两?匹布,全都卖了,大概凑了八百多,给你五百,剩下的给阿风拿去?交学费了。”

卖照相机的时?候,孙家宁和万雪两?人把剩下的胶卷全都拍完了,最?后才依依不舍卖给学校的一个同事。而皮鞋和西装,卖得慢些,最?后减了价格,也卖出去?了。

就甜甜那一箩筐小玩意儿没舍得卖,还有那台收音机,夫妻俩儿思来想去?,决定不卖,给女儿留着,现在甜甜每日都要听里头?的儿童节目,听故事,唱歌跳舞,可爱得不行。

卖完这些“身外物”的时?候,孙家宁和万雪两?人感叹:“又是孑然一身了。”

万云一听这话,在房间里差点跳起?来,她怎么忘了这么重?要的事?阿风的学费是半年一交的,一次交三百,一年六百,还不算生活费和学杂费:“阿风那儿要多少钱?我都忘了!”总不能让她姐都出了,“我给你寄三百块,你看着每个月给阿风,让他别乱花钱,乱装大头?请客。”

“先?不用,你急什么!他小孩家家的,三百块的生活费,都够他丰裕用个一年半载的了,等没钱了你再寄。”万雪赶紧制止万云的冲动,又说?起?娘家,“年前回去?,我跟爹娘和大哥二哥说?了,一定要凑钱给阿风去?上学,不然靠着我们两?个出嫁的姑娘回头?供弟弟读书,说?出去?也笑死人。”

“今年开春,爹娘和两?个哥哥凑了一百块给阿风,说?是给他的生活费。我问?还有学费呢?他们就装聋作哑的。”万雪忿忿,“就是欺负我们姐妹一定舍不得让阿风休学!”

哎,钱,又是钱。

家里穷,每一分钱都有说?头?,农家有农家的难处,可也分有心意还是没心意,万云一早知道家里的情况,如今她离得远,气都懒得生了,现在难受的是万雪和万风。

万云胸中有千言万语,最?后汇成一句:“算了。”

“算了,姐,还有一年了,我们供完他算了。供完了,就让他自己去?找生活,我们当姐姐的也尽力了。”万云只能这么劝万雪。

万雪能说?什么,也只能是“算了”。

姐妹俩儿长久不聊天,说?起?细碎的事情来,没完没了的,直到万云听到楼下有人开门的声音,估计是桂老师或是城哥下班回来了,这才惊觉时?间过得那样快,一阵肉痛,这个月的电话费肯定又要爆了,赶紧说?:“姐,我不跟你说?了,要去?做饭了。”

“哎,好,看我也忘了时?间,甜甜还在廖大姐那儿呢。”万雪也是急急挂断电话。

姐妹俩儿挂断电话后,万云总觉得好像忘了问?她姐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于是只好把这件事放到脑后,忙自己的去?了。

第143章 第 143 章

我们的90年代, 如?果单纯从经济和商业的角度去看?的话,它是一个奔腾红火、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年代,信息知识的爆炸式传播, 让人们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跟着改变。

80年代时, 人们刚从高压计划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突然间有了其?他的选择,反而像是呆头鹅一样愣在原处,不知道要往哪条路上走, 也不知道走上某一条路会?不会?有隐患,以警惕的观望为主,先尝到肉味儿的,是主动先踏出去的那批大胆的人。

而到了90年代, 得益于信息载体的再次发达, 这种不知何处去的思虑显然少了很多, 大家发现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那样, 贫穷使人变通,大多数人都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