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江不可思议地看向发出声音的地方,那里,陆谦正恭恭敬敬跪在地上,不卑不亢地对着众人说道:“此人出身于冷宫,相信比孙姑姑有更充分的作案动机。”
第一百零二章:打赌
杨煊不动声色地看完了手里的奏折,他并没有搭理跪着的陆谦,也没有搭理呆站着的沈青江,而是对下面站着的几人说道:“定西节度使上的折子,说从年前开始,西疆边境便频频有人来犯,虽都是小打小闹,但常言说得好,小患不弭成大灾,放着不管也确实让朕忧虑啊。“
孙猛一听此言,马上跪下请旨:“臣原为圣上分忧,请圣上允臣即刻前往西疆大营!”
太子忙道:“圣上明鉴,几个宵小之徒扰乱边疆安稳,镇守的将士们自会料理,何须大材小用让孙将军亲自上阵?”
杨煊起身从龙案后走出,来到孙猛身边,亲自将他扶了起来,一脸愧色道:“孙卿年前才从西疆回来,车马劳顿,怎好让你即刻折返啊!”
孙猛感恩戴德:“谢陛下关怀,镇守西疆本就是臣的职责所在,能回京跟家人吃个团圆饭已是陛下隆恩,臣怎可恃宠而骄,请陛下准臣即可动身前往西疆。”
孙猛说罢再次跪地请旨,杨煊有些激动地点头说道:“有爱卿为我大梁镇守西土边疆,是朕之福,是大梁之福。年节刚过,天寒地冻,爱卿等过了十五,陪朕吃完元宵再动身吧。”
孙猛叩拜道:“臣遵旨,谢陛下天恩!”
杨煊点了点头,又将孙猛扶了起来,亲切又欣慰地握着他的手,笑着点了点头,他身后的刘瑾赞道:“孙将军忧国忧民,实乃我等臣子的典范。”
孙猛道:“刘阁老言重了,陛下将西疆托付于我,我自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必当鞠躬尽瘁。”
一直到方才孙猛开口,沈青江才算是从刚才被刘瑾等人为难的窘境中清醒过来,他趁着没人注意,悄默声息地退到一边,安静地看完了这一场君臣之间情深意重的戏码,在他眼里孙猛和杨煊仿佛集市上的买家与卖家,两人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成交的价码就是元宵节后孙猛就得前往西疆大营。
沈青江察觉到了一丝异样,皇帝陛下似乎很满意这个“价格”,朝中大臣,比如刘瑾更是乐得看
孙猛早日离开京城,孙猛一介武将,按理说并不善于察言观色,但刚刚皇帝一开口,孙猛便立马察觉到了皇帝是在催自己回西疆大营,按理说边境的小打小闹根本用不着孙猛这么着急往回赶,这样看来孙猛请旨的速度实在快得有些不自然。
难道说……
沈青江不可置信地看向孙猛,心里不住在想,难道咱们这位孙将军在朝中,在皇帝跟前并不得眼?甚至有些……
忌惮?
从太子的言语上来看,他倒是颇为依赖孙猛,前几日沈青江第一次跟孙猛见太子的时候就有所察觉,太子似乎很信任这位孙将军,而孙猛不管是带沈青江入宫还是让陆谦帮忙查案,其实都是在有意无意中为太子分忧,如此看来,孙猛是坚定的太子党?
那么皇帝真正忌惮的人,到底是……
“沈青江。”杨煊突然发话,打断了沈青江的思路,皇帝头也不回地问道,“你可知罪啊?”
沈青江一个头磕在地上,道:“学生未能如期查出下毒之人,有负圣上和太子所托。”
皇帝道:“你既是孙卿推荐的人,也的确治好了朕的病症,理当有赏赐,但你办事不力,不仅拿着太子的印鉴大张旗鼓地查案,打草惊蛇不说,还什么都没查出来,朕不得不罚你,你可明白?”
其实常人都知道下毒这种事首先极易隐藏,查起来需要时间,短短两日能理出头绪来已实属不易,二来宫里的关系千丝万缕,很多人为了避免惹祸上身都谨言慎行,一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