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着官家旗子的船,沿途走来便利颇多,在通县亦不例外,官船与民间商船不同,有着专门的码头,船挤在河道中,向旁边挪去,为林如海的船腾出地方。
一行人很是顺利地便到了码头。
此时的运河,仍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南方的米粮布料、新鲜玩意儿,全由此上岸运往京中,运河上的船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船家呼喊着号子,船一在码头上停下,健壮的汉子一拥而上,抢着搬货。
“父亲,这便是京城吗?”黛玉终于从船舱中出来,难得提起兴致询问,从扬州坐船北上,颇为辛苦,黛玉只在初初离开的时候,新鲜了会儿,等到船越行越远,慢慢离了江南,沿途的山水全都变了模样,将黛玉的愁绪渐渐勾起,兼之她身子本就不甚强健,这一番旅程,属实让黛玉很是劳累,大多时候都是恹恹地待在船舱中,无精打采地望着河中荡漾的水波。
林如海同样消瘦了几分,他打量着黛玉的神色,先是询问了黛玉的身体:“今儿个精神看着好了许多。”
等得了黛玉肯定的答复,林如海才轻轻松了口气,心中琢磨着到了京中要请个大夫好好给黛玉调理一番,边笑着回着黛玉早先的话:“这儿是通县,离京城不远了,待会儿换成马车,大概再行半日便到了。”
说着,林如海环顾着码头上的人,林仁早便被他派来京中修整房子,他从扬州出发时,也令人给他送过信,此时码头上应该有林家下人才是。
果然,林如海略一寻找,便看到小跑过来的林仁。
林仁估摸着林如海的到达时间,这几日都带着下人在码头上等着,这一日也不例外,正被日头晒得昏昏欲睡之时,一抬头,便见着自家的老爷和姑娘从刚靠岸的大船中走了下来。
“老爷。”林仁一跃而起,瞌睡不翼而飞,他大声喊着往林如海方向跑,带来的小厮也跟着跑去。
林仁激动地向林如海和黛玉行礼,又将马车牵来,令小厮将行礼卸下,他恭敬地将林如海和黛玉引到最大的马车前:“家里的屋子都收拾好了,就等着老爷和姑娘了。”
第45章 倒也堪为玉儿良配
通县不愧是离京城最近的码头, 沿途去京的官路上,满满的也全是马车,将路堵得水泄不通。
马车的颠簸和船上的晃晃悠悠比起来, 几乎没有感觉, 黛玉一个多月以来, 终于感觉到了实地,精神好了几分。
随着马车渐渐往京中走去,车外的声音愈发大了起来, 人声鼎沸。惹得闭目养神的林如海和黛玉也睁开了眼, 特别是黛玉, 对于这只出现在母亲口中的京城好奇不已。
如玉般清透的手从袖子中伸出,悄悄掀起车帘的一角, 轻轻推开雕花车窗,热闹的京城之景骤然入到黛玉眼中。
如果说江南温软, 那京城就豪迈许多。道路宽阔,路的两旁是一栋栋二层的铺子,布匹、吃食、金银、首饰,应有尽有。打扮地很是富贵的太太、姑娘们在仆人的簇拥下走进了铺子,被殷勤地小二迎上了二楼,也有那等只穿粗布衣裳的, 拎着刚从街上买的那一点点的米, 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着, 唯恐撞到其他人, 更多的, 是那些提笼架鸟的人们, 穿着体体面面的衣裳,仔细地将笼子中的鸟护在怀中, 远远的见着老友,隔了很远便扬着声喊道:“快来看我这好鸟。”
这场面,喧嚣而热闹,与说话都轻声细语地江南行程了鲜明的对比,这是黛玉第一次见到此番景象,好奇地眼睛都睁大了,趴在车窗上愈来愈近。
“玉儿,”林如海咳嗽一声,唤着看得入迷的黛玉,黛玉脸上一红,忙将手缩回,车船帘应声而落,将马车里和马车快隔成两个世界。
黛玉将帕子扭成一团,怯生生地抬眸望着林如海,羞愧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