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听着胤祺之语不似作伪,顺势站了起来,笑着说道:“五阿哥体恤臣妇,是我等之幸,宫中让您住到贾府,是天家的恩典,我等身负天恩,再不敢怠慢了去。”

“您的院子已经修整好了,还请您随臣妇来。”

贾府!胤祺听到这话,惊异地抬头,却在正前方的门匾上见到:“敕造荣国府”几个大字。

与皇太后谈过后,胤祺接受了必须出宫这一事实,他知道皇太后一定会给他选好合适的人家,只忙着收拾用惯的东西,挑选要带走的宫女、太监,对于将要住到谁家并不关心,毕竟清朝的大臣,他也没几个认识的,知不知道都不重要,反正没人敢怠慢他也便是了。

在见到荣国府的牌匾之时,胤祺心中甚至有了种果然如此之感,如同命运的牵扯般,他在遇见甄宝玉和黛玉开始,便注定了要和红楼产生牵扯,住进荣国府似乎是顺理成章之事。

“请老太君带路。”胤祺谦虚地示意。

胤祺身份虽然尊贵,却全无骄横之意,贾母望着这眉目清秀之人,只觉遗憾,可惜不是我家的孩子,不然还能搂怀里亲香一番。

贾母作何感想,胤祺全然不知,他随着贾母的脚步,走到了荣国府的西北角中,虽是冬日,院子里却是春意盎然之景,花叶不再的树上,各色的丝绢被叠成花叶模样,在日光下格外悦目,特特挖好的池子被冻上,隔着剔透的冰面,赤金的鱼儿在水下游弋,走进屋里,只觉满室暖意,在外穿着的大氅再也穿不住,汗意从额头中冒出。

屋子里早便被内务府率人理好,一应用具全是皇家之物,除了屋子比宫中大些,胤祺并未觉着有不适之处。

“贾大人费心了。”胤祺笑着说道,听了这句赞赏,贾赦脸冒红光:“这是臣该做的。”

一直跟随在胤祺身后的夏太监,见着胤祺满意的神色,这才笑眯眯地说道:“五阿哥满意,咱家便能向皇太后老人家交差了。”

胤祺同样笑着:“皇玛嬷的安排,自是好的。”

于是,胤祺便这样在荣国府住了下来。

第36章 贾府绝非久居之地,必须尽快搬出去

许是荣国府里的一应陈设与宫中无异, 胤祺在搬出宫中的第一晚,一夜好眠。

这让夜间时不时过来瞧着胤祺的乌若松了口气,翌日一大早, 连忙派人将信送去了宫中。

宁寿宫里, 皇太后和宜妃正翘首以盼, 听着乌若派来小太监的回话,在酸涩之余,一直提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此时的胤祺, 已经在往贾家的私塾而去。

初代宁公国贾演和荣国公贾源都是有见识了, 在凭着武勋封了国公后, 思忖着后世子孙不能再大字不识几个,家族代代繁盛还得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 两人一商量,遂决定在家族中开个私塾, 挑选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掌事,并聘请落地举子在私塾中授课,凡是族中之人,无论贫富,均能入学读书。

为了确保贾家私塾的存续,宁荣二国公商定, 每年祭田的产出供私塾所用, 且宁荣二府还单拨银子, 就连贾氏族中, 凡当官之人, 亦要每年捐些银子给这族学, 必要给族中子弟一个谋前程的可能。

如今贾家私塾的掌事人,名叫贾代儒, 是与贾母同辈的老人,亦是有名的老儒,学问很拿的出手,不仅贾家子弟,亲朋好友家亦有不少人找了门路进贾家私塾学习。

胤祺虽说不住宫中了,但学业上仍是不能放松,按着康熙的吩咐,隔上几日便要将功课送进宫中给他评判,甚至每个月都要入宫接受康熙的考较。

对于学业,胤祺并不敢放松,毕竟之前康熙没有因为他不懂汉话而发怒,纯粹是因为皇太后的原因,那是在指责皇太后家养的不好。现如今胤祺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