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皇太后拍着康熙的手,佯作不悦:“胤祺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胡闹。”
“我不过是觉得大阿哥和三阿哥在宫外都长得很好,想让胤祺也出宫住些日子。”
皇太后将和胤祺说过的理由,同样的重复一遍。
康熙苦笑着:“皇额娘,就算是胤褆和胤祉,也只是幼时长在宫外,等到了进学的年龄,也接回了南三所,胤祺这般反向为之,那他学业又怎么办。”
皇太后却不以为然的笑了:“我们满人,本来就是马背上夺得的天下,胤祺身为爱新觉罗家的血脉,汉人那些东西有什么好学的,我令人从蒙古找些好的骑射师傅,好好教胤祺便也罢了。”
这,康熙的眉头皱得更深:“皇额娘,胤祺到底是大清的阿哥,学业不能轻忽。”
“我瞧着之前林海不错,让林海去教胤祺如何?”皇太后见康熙坚持,知胤祺必然要进学,想起南巡路上给胤祺启蒙之人,只觉着不错,说话间比那些满嘴之乎者也之人要强上许多,不由问道。
“儿子已经将林海调至扬州盐政,天下十分盐政,扬州独占七分,儿子见林海在苏州做得不错,想着让他去理顺扬州盐事。”皇太后这个提议,康熙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涉及到前朝之事,皇太后果断闭口,她和太皇太后不同,对于朝政之事毫无兴趣,只想着过好自己的日子便足矣。
胤祺搬出宫外一事,便卡住了,无论是皇太后还是康熙,都没有想过要让胤祺一大早的入宫读书,无他,阿哥读书的时辰太早了,甚至宫门都未开,胤祺日日大早入宫,实在过于受罪。
“那明珠家呢?”皇太后又想起了一个人:“我记得明珠家的儿子也考中过进士?”
纳兰容若的名字,就连在深宫里的皇太后也听过。
听到皇太后的话,康熙眉头一跳,明珠已经是武英殿大学士,在三藩、台湾、沙俄之事上都做出了贡献,又想方设法的搭上了大阿哥,与索额图在前朝斗得如火如荼,正是激烈的时候,双方谁也压不过谁,正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一个阿哥加入明珠这方,这岌岌可危的平衡瞬间便会打破。
想也没想到,康熙立时拒绝:“容若他又病了,许没有精力教胤祺。”
皇太后最关心的就是胤祺的身子,听到说纳兰容若病殃殃的,立时便不喜了起来,她皱着眉:“这不好,皇上你还想想,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家。”
康熙见皇太后铁了心,唯恐再“乱点鸳鸯谱”,将前朝局势打乱,索性打起精神,仔细思索起来。
胤褆是送去了内务府大臣噶礼家,胤祉送去内大臣绰尔济家,内务府负责皇家生活方方面面,内大臣负责统领康熙的侍卫,对康熙而言,他们是绝对的可信,故将阿哥托付过去。
但今时不同往日,此时的康熙权柄在握,疑心亦日盛,在见到明珠和索额图接着大阿哥和太子的名义掀起党争后,他绝对不允许皇子再和他的人亲近,更何况是天然拥有蒙古支持的胤祺。
必须要找一个无法在朝中搅风弄雨的人家,但又要让皇太后满意,康熙的的目光看向了那些衰颓之家。
有了,就是你了!
康熙突然笑了:“皇额娘,儿子想到一个人家,您一定满意。”
皇太后正为了这事着急上火,一听康熙的话,连连追问:“皇上你快说说是哪家。”
“荣国公贾府,皇额娘您觉着如何?”
第35章 胤祺便这样在荣国府住了下来
荣国府?皇太后凝神细思, 这名字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她耳边了,好半晌才想起来:“是贾代善家么?我记着史家姑娘是个爽利人。”
见着对前朝事情全然不知的皇太后,康熙却笑了, 耐心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