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康熙咬着牙,从齿缝里迸出这几个字:“真是我的好儿子。”

康熙将拿着的折子狠狠地砸到地上,他仰着头,重重地呼吸着,只觉着四面八方都是威胁。

被扫在地上的折子里,所有举荐人的名字,都是八阿哥胤禩。

这让康熙只觉着他的皇位已经坐不安稳,他手上动作不停,连续不断地打开折子,剩下的折子里,也全都是胤禩的名字。

真是人心所向。

康熙冷笑着,他知晓胤禩有能耐,但不知他有这么大的能耐,这太子之位给了胤禩,他还能有几日的活头。

康熙盯着奏折的眼中,已经是凶光四溢,若是胤禩在他眼前,那日未砍刀胤祯身上的剑,一定会刺到胤禩的身上。

等等,康熙手中的动作顿住,他眼中的杀意退了些许,他诧异地盯着这本打开的奏折,这是他在翻了数十份之后,唯一一个没有举荐胤禩之人。

甚至,被举荐的,是一个他从未考虑过的人。

恒亲王胤祺。

胤祺这人,读书习武都算上佳,既能主持科举,又能上阵杀敌,在朝中当差的日子里,庶务也做的很是不错,他私下捣鼓的那些生意,既没有与民争利,又赚了好大一笔银子,比起其他寅吃卯粮的儿子,胤祺不知让他省了多少心。

从能力上来说,胤祺确实不错。

但是胤祺有个致命的缺陷,他无子,不仅与福晋无子,恒亲王的后院,从未听过婴啼之声。

这样的人,如何能够接过大清江山,册封胤祺为太子,未免太过儿戏,迟早还是要废。

等等...

想到这,康熙犹如醍醐灌顶。

他这次令文武百官推举太子,难道是真心的吗?

不,并不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康熙受够了胤礽当太子时后,他时时刻刻的威胁感,他完全不乐意再立太子。

令百官举荐,不过是康熙的缓兵之计。

在康熙看到朝中大臣众口一词地举荐胤禩之时,他已经在暴怒的边缘,想好了要将哪家拎出来杀鸡儆猴。

但废太子一事已经闹得朝中人心惶惶,他在这么杀一遭,朝廷又得动荡许久,不若先将胤祺立为太子安抚人心,也占了那个位置。

等他要大行时候,再将胤祺废了,选个和他心意的阿哥继位,理由都是现成的,胤祺无子,百官也说不出反对的话。

康熙越想越觉着这是个好主意,将这折子仔细叠好,孤零零地放在手旁,露出明黄的封面上胤祥的名字。

翌日早朝,康熙将宗亲大臣、皇子等都聚在一室,他扬着手上的折子,一扫前些日子的阴霾,笑着说道:“朕前些日子令你们举荐太子,收到众位爱卿的举荐,朕仔细看了,深有感慨。”

八阿哥胤禩低下头,遮挡住嘴角止不住的笑意。

这次的举荐一事,他可谓破釜沉舟,将半辈子的关系都用上了,满族叫得上名的大族,他都搭上了关系,有想要举荐其他阿哥的大臣,见着支持胤禩的满洲大族,也悄悄地将折子收了回去,这次举荐他的折子,必定是一骑绝尘。

胤祉脸色铁青,他豁出去一场,将大阿哥关了进去,最后却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他冷着脸,等着康熙宣布立胤禩为太子。

“朕几经考虑,恒亲王胤祺,天姿岐嶷,仁孝纯深,可为太子。”

果然,还是要立胤禩...等等,万岁爷说的是谁,五阿哥胤祺!

同样的想法出现在所有人的头中,惊疑不定地目光齐刷刷地看向胤祺,谁也想不通为什么康熙会将太子位给胤祺。

毕竟,恒亲王无子,这是大忌。

就连胤祺都诧异地抬起头,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