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要的消息,就能得到如此丰厚的打赏,难怪宫人们都争着抢着要给五阿哥跑腿。

五阿哥成亲已近在眼前,眼见着就要分府别居,按着规矩,也是会从宫中拨些宫女太监入阿哥府伺候的,不若回去找些路子,在五阿哥手下当差,总比囚在不得见人的皇宫里,一日复一日的苦熬强。

打定了主意的小太监笑得更加殷勤,又与胤祺说了许多奉承话,估摸着时辰,也不敢多耽搁胤祺时间,说完便告退离开。

这眼力劲却比说吉祥话更让胤祺高看一眼,琢磨着这个机灵人,懂得眉眼高低的,要过来给日后给黛玉跑腿办事也未尝不可。

跑回宫中数着存着银子,想要找人活动去五阿哥府的小太监还不知,他的想头很快就要实现。

要个小太监入府当差,这太监原本还是宜妃宫里的,对胤祺而言就是一句话的事,他吩咐了弄墨之后,便将此事撂开。

胤祺在玉泉山的泉水里洗净了手,敛气屏声地磨墨写信,不过就是几个字,泼墨挥毫,一气呵成,等到信纸上墨汁淋漓稍微干了,胤祺又喊来舞文,将信交给他,叮嘱道:“尽快将这信交道林姑娘手里。”

舞文伴着胤祺长大,对他的性子知之甚深,知晓林姑娘的事情绝对不能耽搁,接过信便立即往林府跑去,没过多久,那犹带墨香的信纸,便到了黛玉的手中。

等到黛玉打开信封,瞧见:“事已办成,放心。”几个字之时,宜妃甚至还没从宁寿宫出来。

黛玉摩挲着手中的信,抿唇笑出声来。

事情交给胤祺,确实无语她担忧,好像不论什么事情,胤祺都可能很好的解决,让她没有。

窗外花红柳绿,日光明媚,黛玉坐在窗柩之下,侧脸被日头渡上一柔和层的光晕,低头浅笑,最是温柔。

而被黛玉念着的胤祺,此时已经被召唤到了宫中。

等到胤祺接了旨入宫时,日头已经偏西,金乌正要西沉,偌大的紫禁城里已经静了下来,夕阳的余晖打在朱红的宫墙上,不知见证了多少兴衰起伏。

胤祺沿着宫道大步走着,通向宁寿宫的宫道早就被小太监清了道,胤祺领着贴身伺候的人,没多久便到了宁寿宫外。

此时已是白昼与暗夜交割之时,乌鸦扇着翅膀在宫殿的檐角上扑棱着,在咸蛋黄一样的太阳下发出嘶鸣。

胤祺被迎上来的宫人簇拥着,入了宁寿宫里。

日头越发下移,宁寿宫里面已经点起了烛火,厚重的木头被跳跃的烛光映衬的温润,平添了几分柔和。

皇太后盘腿坐在炕桌上,慢悠悠地盘着手中的紫檀手串,宜妃站在她身旁递茶端水的伺候着,听见靴子踩在地上发出的磕哒之声,两人连忙向门口望去,见着英姿勃发的胤祺,既骄傲又得意。

这么好的孙子/儿子,是她的,皇太后与宜妃不无自豪地想到。

只不过一想到特意将胤祺唤来的事,无论是皇太后还是宜妃,脸上的笑意都僵了一瞬,为胤祺委屈起来。

这也就导致了,胤祺这一日在宁寿宫里,得到了较往日更多的嘘寒问暖。

就连用膳之时,皇太后也时不时地便点一个菜,让宫女送去给胤祺。

宜妃没法给胤祺送菜,便一直用那柔地能滴出水的眼神,溢满母爱地关怀着。

胤祺一琢磨,便知道皇太后和宜妃为何这番作态,他笑着受了好意,同样将自己案上没动过的菜献给了皇太后和宜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