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听说她是劳改农场的干部,高顺生怕她把他们一家再抓到劳改农场里劳动改造,对许明月更添了几分小心,知道她买船是为了方便每天上下班,偶尔也可以用船装载一下货物,高顺就回房间,重新拿了一个乌篷船的模型来。
由于大河以南老百姓财力的有限,外面摆放的乌篷船模型都是极小,乌棚也非常低矮,只勉强可以在乌棚中遮雨的那种,适用于一般的渔夫或者渡口的渡船。
但许明月是干部,她的船不是用来打鱼的,也不是用来承载客人的,就不适合这样小的乌棚,高顺便给她推荐了五米二的船型,船上的乌棚高一米八多,人站在乌棚下,不需要弯腰弓背,船舱不仅宽敞,还有遮雨帘和遮光帘,船身动力也有脚踏和手划桨两种,即使是下雨天,也可以用脚踏式船桨作为行船的动力,不至于在雨中淋的满身雨水。
可以说,高顺是方方面面想到了许明月的需求。
许明月虽然从小在水边长大,家里也有渔船,但还没有过这种乌篷船,被高顺介绍了之后顿时大喜,问他:“我看你这还少了盐,你要盐不要?我这还有些盐票,你要是不方便出去买盐,下次我买了盐,让二姐什么时候有空给你送来!”
高顺万万没想到,他只是尽心尽力为许明月推荐适合她的船型,生怕她哪里不满意,找他一家人的麻烦,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收获,当下大喜说:“多谢许干部,多谢许干部!许干部买的盐我都要,都抵在船资里面,今后每年船的保养你只管叫我,再不叫许干部费一点神!”
他也不敢问她送他多少盐,她给多少他都是千恩万谢的,只要能买到盐!
他对吴二姐也是万分感激,要不是吴二姐,他哪能在这样缺粮的时候,能用造船的船资换到粮食,还有盐。
他不由感激的看着吴二姐,“到时候还要劳累二姐跑一趟了。”
他大约是赤诚的性子,看着吴二姐时的眼神热烈的让吴二姐心头一慌,说话声音都不由放轻放柔了些,笑道:“这么点路,劳累什么?”
吴二姐家是大河以南这边难得的不那么重男轻女的家庭出生,她大约是长姐的缘故,又天生力大,自小能干,在家里极有地位,父母兄长疼爱,下面的弟弟妹妹对她也十分尊敬,故而她对家人的感情极深。
前世她全家人在三年旱灾中全家人死的只剩下她和幼弟两人,前世她的外祖家没有她们家的帮衬,自然也是死的一个不剩,就连这高家,也没在那三年灾害中熬过去。
这对她的打击极大,一辈子都缓不过来,临死前想的都不是儿子女儿,而是唯一的弟弟赶到了后,才放心的闭了眼。
许明月从未在奶奶脸上看到过这样温柔的神情,记忆中的奶奶永远都是大嗓门,霸道的说她妈妈:“我就在地上画个圈,我让她站在圈里她都不敢站在圈外!”
这句话被她妈妈记了一辈子!
她看看少女版奶奶,又看看造船的船工,一时间没有说话。
之后定好款式,又开始说木料。
一般来说,他们这里的船都是由多年生的老杉木造的,老杉木一般只有深山里才有,价格不菲,这种木材不光是材质好、韧性强,造出来的船还兼具浮力大、能载重,坚固灵敏、轻巧耐用的特性。
除此外,还有榉木、松木、橡木等木材,许明月制作的乌篷船属于小型船,用老龄杉木就足够。
高顺介绍了一大堆,许明月并不懂这些,但她也认真的听着,听完他介绍的各种木材的特性后,觉得确实是杉木的木材特性最符合她的需求。
只一点,轻巧耐用这一点,就足够吸引她了。
她可是去哪儿都习惯扛着船跑的女人!
定好了款式、木料,许明月也没急着走,而是在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