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 / 2)

是城外的养鸡场的扩建。

养鸡场偶尔会有偷鸡事件发生,为了防偷鸡贼,袁夕用砖垒起了一圈儿高高的围墙。因为冬天来了,还让人盖了几间鸡舍,燃上碳炉,供这些鸡们取暖。

十二月中旬(阴历)的时候,昌平县的第一批鸡终于长大了。

母鸡留着生鸡蛋,公鸡直接供给炸鸡店,养鸡场终于产生了盈利。而云州府外的养鸡场,还要等两个月鸡才能长大。

为了能在明年开炸鸡店二店,袁夕又向常宁氏租了个庄子,办了第二家养鸡场。

因为对砖头的需求量大,砖窑一时有些供不应求,袁夕便又招了几个临时工人打下手。那会烧砖的人因为有提成可拿,对这些能让他拿到更多提成的人十分欢迎。砖窑的产量一下子便上升了几倍。

产量上去了,便是开始打开销路。

他们的砖的价格只有青砖的几分之一,对于买不起青砖的村民们来说,还是能消费得起的。

于是,在负责销售的人拉着砖头去村里推销之后,就有想盖房子的村民们来买砖了。砖窑开始了对外盈利。

虽然他们的砖头利润少,但销量却很大,赚的也相当可观。于是,过了两个月,砖窑便又扩建了一倍。

为了提高产量,砖窑又开始招工,那个会烧砖的人为了销量还收了两个学徒。才能勉强供应上需求。

砖窑赚钱之后,袁夕便要送给常宁氏五层的股份,常宁氏却觉得这个专业而不是自己的,不肯收,在袁夕的一再恳求下,最后要了三层的股份。

常宁氏最近感觉钱哗哗在的往口袋里流,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攒下了近万两银子。这其中有四家火锅店的收入,也有砖窑的分红。而随着火锅店的扩张,赚钱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这么快的赚钱速度,让他开心得有些头晕。不过,他并不是很爱花钱的人,这些钱没有在他手上停留多久,便都被他送回了娘家。

宁大人看到常宁氏送来的账本,也吃了一惊,他早知道经商赚钱快,却没想到竟然能这么快。这让他不禁想要见见袁夕这个人。

于是,某一天,在常宁氏的引荐下,袁夕便见到了知府大人。

平民见官是要下跪的,不过,来之前知府大人便嘱咐过常宁氏,让他不用下跪,袁夕便没有跪。

袁夕这是第二次来知府大人家里,宁夫人摆了一桌酒菜,便与常宁氏一起出去了,留宁大人,宁启明和袁夕说话。

其实,在昌平县的时候,袁夕虽然为了拉关系常常请客喝酒,但自从有了常子晟当靠山之后,已经很久不上酒桌了。好在宁大人找他过来,主要是为了说话,倒也没有灌他酒。

三人寒暄了一番,宁大人夸奖了袁夕的能力,又问了袁夕的发家史之后,话匣子便打开了。

宁大人注重实干,对袁夕这样能带来实际利益的人十分欣赏,宁启明也是一样,两人听袁夕说一些做买卖的门道之后,都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尤其是袁夕的一些想法,更是让他们陷入了深思。

于是,在宁大人和宁启明的不断追问下,袁夕也说的越来越起劲儿。

“人力就是生产力,只要人肯干活儿,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东西。现在入了冬,很多农民都闲赋在家,如果能让他们出来打工,就会创造出更多的东西。可惜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可以供他们做。”袁夕道。

这道理宁大人也懂,不过他还是觉得袁夕说的挺准确的,人力就是生产力,这话想想还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