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大人啊……叫我钱焘便可……虽说我在入内省有些年头了,又一直在殿下左右,宫里有人见面叫我……”钱焘答道。
“他问郝随的事儿呢。”朱长金打断道。
万安期看着朱长金看钱焘的眼光,好像她也不知道两人的关系。
“郝随叫你五哥,难不成你前头还有四个?”周舜卿好奇问道。
“不是不是,他姓郝我姓钱,怎么都不能是一窝出来的吧……”钱焘说道。
“倒也对……”周舜卿道。
“不知周大人听没听过弓马子弟所?”钱焘问。
“弓马子弟所……在汴京?”周舜卿问。
“对。”
“在汴京我不可能不知道。”
“那你还真是不知道。”
钱焘暂时忘了郝随的事儿,深吸口气说了起来。
“弓马子弟所,仁宗庆历年间就有了,到今天五六十年了吧……起先是因禁军武备废弛,仁宗皇帝觉得要想光复武德,还得先习武。所以便建了个弓马子弟所,招世家贵戚子弟来京习武,日后或是从军,或是拱卫陛下,可……”
“不对啊,这弓马子弟所我应该知道吧?”
周舜卿是世家之子,考不上功名,父亲让他习武从军,但只是请了个老校官来教他,并未将他送去所谓的弓马子弟所。
“你听我慢慢说……周大人你习过武你明白,练武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牙还没长齐就得练劲儿,人比剑高了就练刀剑、水性,再大点儿练枪,成年之后再习骑、射,可苦了,是吧周大人?”
钱焘事无巨细地说着,周舜卿只是点头,没有应声。
他并不知道习武要练这么多东西。
当年,周舜卿跟着那个老军校练了三年的刀与剑,三年之后,老军校从周家拿了一大笔金银绢布,当着周老爷的面儿拍了拍周舜卿的肩膀,宣布他从此出师。
骑术和弩是他去边军之后才学会的。
“那些个生在世家大族、从小娇生惯养的少主们,哪能受得了这般委屈……不是说你哈周大人,是说那些个……招进来的人吧,没练两天便闹着要回去。最主要吧,我觉得还是练好一身武艺,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用,为啥没用呢?这周大人肯定也知道……”钱焘接着说道。
“命官分文武两班,文臣可统军,武将不可参政事。在军中,同级武将也要受文臣节制,不过……文武两道本就是个虚名,武人习辞赋、经论,也可入朝为文臣,一般都没分那么清……”
周舜卿原本便只是个边军小武官,而后因大伯去世,而接受荫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一般是用来照顾士大夫阶级,为其提供相应的官职。,入朝为太常寺少卿,从武转文,在他看来,这没那么难。
“这话不假,但若要为高官,是不是得考取功名?”钱焘问。
“是。”
“那为何不从一开始就读圣贤书,考取功名入朝为官,何必还要习武呢?”
这不是考不上功名嘛!
周舜卿把话压在了心里,没有说出来。
“后来仁宗皇帝便不招贵戚子弟,改从前后两省招人。”
“前后省?”
内侍省与入内内侍省,宫里人习惯称之为前后省。
两省都是宦官任主官,掌管宫中大小巨细事务,从官家、妃嫔的仪架、衣物、药石,到各个殿、阁的清扫,都归两省统管。
内侍省主管皇城内的大殿,为前省;入内内侍省主管后宫寝殿,为后省。
他本以为,仁宗皇帝会从边关蛮人村寨择精勇习武,没想到他要从宦官阉人中挑选。
本朝宦官统兵作战并非少数,其中优异者也不胜枚举,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