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生活与生命的重视,她从没这么想过,并且也暗自讶异,像何靖这样前程似锦,未来有无限种可能的青年,竟然会抱有如此厌世的想法。
第176章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才
到底什么才算是天才?
大约三四岁的年纪,何靖就已然意识到自己跟大部分儿童的区别。但凡是新鲜的知识,他总是接受得很快,其他孩子费尽心思都不得要领的东西,他只需要花上一半,甚至更少的时间就能抓住其精髓。等他再长大一点,长到能做出些许成绩的年纪以后,这一点区别就愈发扩大成其旁人无法望其项背的差距。认知,记忆,逻辑,预见性……每一样他都远胜于常人,没有原因,生来就是如此。所以他明白自己站在肉眼无法望见的塔顶,总是用充满微笑的目光俯视着塔底的生物。他怜悯这些普通人,但没有一次报以过同情。因为他不理解什么叫愚笨,不理解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事情就能让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团团乱转。他感受不到他们为了集中那点可怜的注意力而想尽办法的焦虑,也无法体会他们为了向塔上更进一步而殚精竭虑的痛苦。同时,他也把这种迟钝要是有人苛责是麻木不仁,那么就是麻木不仁吧归结为一切天才特有的印记。那些傻瓜,肯定也像自己无法理解他们一样无法理解自己,这既不是刻薄,更不是自大,只有跟他一样的人才能懂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他一度以为顾惟就是这种人,就是和他一样的人,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身边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小提琴拉得不错,然而他们却几乎不再记得一个事实即他最初学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小提琴,而是钢琴。那会儿他请的老师是国际上的名家,所以顾惟一回国,不出所料地,直接就成了他的同门。原本该是一对一的钢琴课在两个家族的撮合之下,自然而然地成了双人学堂。也是在这个本以为不该有什么压力的学堂上,他逐渐了解到他们学琴的时间其实差不太多,甚至,自己比顾惟还要早生半年。半年,他跟顾惟也只做了半年的师兄弟,现在想来,那就是他人生悲剧的开端。
不管学什么东西他都能学的很快,这只是事实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是他也无法总是那么得心应手。他相信这是因为认知系统越来越复杂的缘故,自己的进步才会逐渐放缓。经过了最初亢奋式的增长,每多往前一步,需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都会成倍地增加。他相信这是自然规律,不仅适用于大部分人同样也适用于自诩为天才的自己。直到他认识顾惟,直到他亲眼见识到那种恐怖得令人战栗,连手心都沁满冷汗的进步速度。从那天起,他学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教训领会新鲜事物的速度,那只是对天才最肤浅的衡量标准。
入门的早与晚,开窍的快与慢,这些对于真正的天才来说根本就无关紧要。因为顾惟的学习曲线不像他们一样渐次趋于平滑,而是会随着知识的累积与认知的强化,就像指数一样飞速攀升。所以就算他学得比自己晚,练得比自己少,也照样可以等到自己进入那个举步维艰的阶段以后,轻而易举地就将他远远甩开。不仅是钢琴,其他一切皆是如此。当自己还在为了搞懂一个精确复杂的学科体系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在顾惟眼中,那个体系没准儿已经和小孩玩的搭积木一样简单。他们家世相近,教育相近,可以说拥有几乎完全相同的起点,然而,仅仅只过去十八年,结果就已经如此天差地别。天才没有瓶颈期,所以他从始至终都能以最极限的速度向前冲刺。这公平吗?有任何道理可言吗?没有,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天才。没有公平没有道理的东西就是天才。
不,更可怕的是,或许并非真的没有道理可言,可能只是因为他看不见其中的道理罢了。顾惟看他,就如他曾经从塔顶从他自以为是的塔顶,俯瞰那些蝇营狗苟的庸人一样。就连他一度不怎么放在眼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