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年猛地拉上门,转身跑下了楼。
在学堂里碰面时,斯国一倒是若无其事地跟令年问好,但她很有自知之明,之后再没有主动邀请过她。
而令年后知后觉,这时才醒悟到卞小英的不满到底从何而来。起因是,她在学堂里渐渐和同学们熟悉起来,课余,有同学问她是不是上海人,令年说是,同学顿时来了兴趣,放下球拍,把令年拉到一旁,问:“你是上海人,跟邮传部的于大人家是不是亲戚?他家里的三小姐你见过吗?”
她在上海时不出门,还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名气,令年心生疑窦,说:“听说过。”
“那你也听说过于三小姐和青帮大流氓童秀生的事情啰?”
令年缓缓摇头。
女同学这才告诉她,“上海的报纸上都写了,乱民在圣三一堂闹事的时候,童秀生冲冠一怒为红颜,派了几百个青帮小流氓,”报纸上大概对这事添油加醋,讲得绘声绘色,用上了各种暧昧夸张的词汇,女同学自己先脸上绯红,两眼发亮了,“又透露了以前有桩陈年旧案,三小姐被人绑架,是童秀生亲自把她抱回于家的,当时三小姐衣裳都没有穿……二公子为了报复嫌犯,仿佛还犯下了命案,苦主要递状子,请会审公廨重新审这个案子呢。只是会审公廨说,已经结案多年,和二公子无关,不必要重审了。这不也是童秀生在背后帮忙吗?于家难道会把三小姐嫁给这么个大流氓?”
令年看着对方嘴一张一合,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被对方呼唤了几声,她猛地惊醒,放下球拍,说道:“不会。”掉头就往课室去了。
第51章
令年到南京之后,除了问候于太太,已经很少关注上海的时事。她趁课后的闲暇,从女同学那里借了报纸看。
笔者是把这件事情当坊间传奇来写的,里头充斥着大篇充满艳□□彩的猜测和暗示,让人浮想联翩。说是揭秘豪门密辛,更像是一片肆意杜撰的小说。令年不时在行文看到自己的名字,简直觉得陌生,继而疑惑起来,到底是什么人,这样言之凿凿地充满恶意,而她对对方却一无所知。
至于她被绑架继而获救的过程,令年不想回忆,有意地把那一段都跳过了。
这一份旧报纸是一个月前的,大概还有精彩后文,以至于流言蜚语传进了南京。于太太、斯年和卞小英他们心知肚明,却都瞒着她。
令年把报纸还给了同学。学堂里没有人知道她就是故事的女主角,她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依旧上课,放学。学堂外依旧挤满了来接人的包车,轿子,还有照例来看女学生放学的,他们兴味盎然的目光不时在令年脸上扫过……令年没有等于家的仆人,骑上自行车,使劲挤出了人群。
到于府时,令年已经平静了很多。天气冷了,她摘下围巾,解开袍子,微微喘着气。斯年正对着儿子,把拨浪鼓摇得咚咚响,回头疑惑地看她一眼,“怎么了,这是?”
令年劈头就说:“大姐,你知道报纸上的事吗?”
斯年放下拨浪鼓,有点拿不准似的,又端详了令年一眼。叫使女们都退下了,斯年问:“你也听说啦?”
令年点头,自己倒了杯热茶,用双手捧着。斯年坐在她对面,见令年眉头皱着,不高兴,但没哭也没闹,更没有要去寻死觅活的意思,她不由松口气,说:“那都是假的,看过就算了,谁会当真?”
令年先问最要紧的,“我二哥的案子……”
“只是那家闹事,又没有真凭实据,不打紧的,”斯年叹道:“这件事,也不是冲着你来的。依照康年和你姐夫的说法,是有人盯上了于家的钱和童秀生巡捕房督查的位子,想要来个一箭双雕罢了。只是这些人太恶毒,不该把你一个闺阁小姐扯进去。婶母上回派人捎了话来,意思是,想要你和小英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