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3)

阿婉见她微笑,便笑道:“三小姐,我昨天去‘那边’看二少爷,他问你有没有回家,你今天就回来了。”

令年却道:“你下次别跟二少爷说我的事。”阿婉讷讷道声是,见一束粉红的蔷薇花枝在眼前迅即一晃,又弹开了,把花瓣掸落她一身,阿婉不禁有些惆怅。

第97章

翌日,康年吩咐了听差,只等那早报一出摊,便立即买回家里来。等听差将报纸送到,大家不由都伸出手去接,最后各自占了一个位置,低头去看。倒是大少奶奶识字不多,只顾满篇去找“烟、“土”、“于”诸如此类的字,翻得飞快,忽听她嘴里“咦”一声,把一份报纸递到康年眼前,问道:“你看这里是不是?”

康年定睛一看,那报纸上乃是禁烟局本日刊发的一则启事,称坊间流传,禁烟局于本月某日查抄某某及某某烟土行,缴获如此数目的烟枪、银元等,为不实消息。查禁私土,为本埠民政总局、禁烟局、巡警局、督军署各部所勠力同心的一桩行动,或有其他衙门缴得违禁物品,暂未公布,请民众静待通报,勿要传谣。

卢氏道:“这可真是一桩怪事。”

康年浸淫官场多年,如何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将报纸一合,道:“看来黄警长所言非虚了。”

卢氏道:“昨天公开,今天又辟谣,是什么道理?”

康年啧一声,道:“你真是糊涂。这是很显然的了,当日查抄土行,是那人借禁烟局的名义,缴得的私土和现银,价值可想而知,到现在迟迟不肯公开,当然是存着私吞的心思。可昨天有人把这事泄露了出来,南京政府必定要追问,缴获的钱物在哪里?禁烟局交不出来,岂不是要白白替人顶一个贪赃的罪名?当然要立即撇清。”

卢氏道:“既然是辟谣,那这案子一定是不会公开了?”

康年道:“得了好处的人自然不肯公开,可是没得好处的人,恐怕巴不得立即发动民众去追讨了。这前后两则新闻,有明眼的人,早看出端倪了。”

卢氏道:“他们这样推来推去,事情只会越闹越大,我们岂不是要受连累?”

康年道:“事情真的闹大,怕有人会比我们还急。”见于太太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只是垫着手绢,用手指在额头上慢慢捏着,康年对于太太道:“妈,我看这倒未必是个坏事。黄警长那人也还算可靠,我们只等消息就是了。”

于太太微微摇了摇头,说:“事到如今,急也急不来了。只是我昨天把自己那些匣子里的东西理了理,能马上换现银的,竟也不过几万块钱。想当初老二从美国回来,不过一个玉牌,就花了好几万,后来竟丢了,如果这些东西还在,现在兴许能救人一命呢?”

康年不意于太太发此感慨,也怔了一怔,说:“世道就是这样,说到底,我们家的境况也不算太坏。”

于太太道:“我想,等事情了了,我还是回溪口去住,芳岁和百岁两个,你们不舍得,就还在上海,你们愿意,我就一并带回去。这里用不着那许多看妈、跑腿的,都可以辞退了,也少些开销。”说完,不容康年夫妇劝解,便催促康年道:“你也去衙门应个卯吧,天天坐在家里等,能有什么用处?”

康年告了辞,回到房里去换衣裳,伸出手说:“帽子拿过来。”却不见回应,扭头一看,大少奶奶卢氏拿着一串钥匙,面对五斗橱,只是出神。康年“哎”一声,卢氏睨他一眼,嗔道:“自己没手吗?”

康年知道卢氏这些日子心里委屈,也不和她争辩,自己去取了帽子来,便要出门。卢氏却忙两步赶上,将他拦住道:“我话还没说完,你去哪?”

康年道:“当然是去衙门。”

卢氏用手指了指外头,说:“你不看太阳那么高了,哪还来得及应卯?索性明天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