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3 / 3)

去教会医院做工,应该买一些洋文的医学类书籍看一看,还要写一封信给小松老师致谢,又想,一个月八十块钱,的确捉襟见肘,是该好好算一算账,计划一下未来。这样闷头在房里坐了半晌,不觉外头天色也暗了,才将台灯揿开,忽听有人敲门。

“妈?”令年走去开门,见外头是于太太,忙请她进来。

于太太借着灯光,在她脸上端详了一下,很和气地说:“我当你睡了,静悄悄的。”

令年摇摇头,说在看书。于太太见果然案上还摆着纸笔,也不细看,在椅子上坐了,目光慢慢在室内逡巡了一会,说:“这个房子给你住了,也很好,先头一空好几年,我心里总空落落的。你大伯父一家来这几天,虽然闹,但我心里真高兴,家里就是要热闹些才好。”

令年说:“妈说的是。”

于太太迟疑了一会,问道:“这个杨姑爷,在外面,果然很爱胡闹吗?”不等令年否认,她皱眉道:“我逼问了你大哥几句,你大哥说,行事的确很荒唐。”

令年沉默了一会,说:“他对我,还是很尊重的。”

“也不见得很尊重。”杨廷襄半夜和令年大吵一架,离开于家,于太太怎能不知道?但在她看来,既然结了婚,就没有回头路,对方荒唐,也只好慢慢劝导了。她叹口气,说:“他不肯住在我们家里,大概也是觉得很拘谨,况且还有个姨太太要安置。我想了又想,”于太太在令年跟前说话,总是字斟句酌的,半晌,微微笑着,将令年的手拉过来,在掌心里摩挲着,说:“你也不要多想,依照我的本心,是真的想让你一直住在家里,可是你们夫妻一直这样分开,闹得两人感情不和睦,那更不好了。你还是该出去和他一起住才行。”

于太太欲言又止,原来是为这个原因。令年点头,笑道:“妈,我是这样打算的。”却言至于此,不好再往下说了。

于太太揣度着她的脸色,柔声道:“我听你一会说要发财,一会说要做工,是手上钱不够吗?”

令年道:“这倒不是。”

于太太摇摇头,道:“你可不要在我跟前嘴硬了。”将怀里的一张银票放在她面前,说:“你们人口少,房子不需要很大,下人也不用太多,这里是五万块钱,足够了。你不用怕,这个钱是我自己给你的,就算你大嫂知道,那也没什么,女儿出嫁,还能没有嫁妆吗?”

令年见于太太拿出这样一笔巨款,绝不肯收,将银票推回给她。见于太太那脸色,很难受似的,令年灿然一笑,也握住于太太的手,说:“妈,我是要搬出去,但不能用你的钱。杨廷襄这个人,的确荒唐,但还是有几分担当,如果他连给妻子的安身之所都不能办到,我何必嫁给他?”

于太太也笑了,说:“你大哥虽然那样说,但我可不相信,我总觉得这个人,不会十分坏。他当初,可是一眼看中了你,想要求亲呢,怎么会半点真心都没有?而且,现在也改邪归正,好好地做官了。”那张银票,她是打定主意要给令年的,因想她这会大概还有怨气,不肯接受,便先收了起来,日后再慢慢劝她。

两母女,久别重逢,又絮絮说了许多琐事。这时,听见底下声浪阵阵,兴许是斯年、慎年那些人都回来了,两人便止住话头。于太太眼望着令年,既不说走,又不好开口,只是带着忧郁的微笑,最后,她说:“你……”犹豫了一会,说道:“你……替我劝劝你二哥吧。就当是为我,我想他愿意听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