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 / 3)

宝菊笑道:“那你也不傻,没有嫁给窦筱泉。”

秋风曳着裙角,令年掠了掠鬓发,转过身打量着宝菊,好笑地说:“怎么,窦筱泉又什么时候得罪了你?”

宝菊脸色瞬间冷了,说:“他没得罪我。”忍了又忍,又道:“你说话别那么老气横秋的,让人不习惯。”发作了一通,见杨家随从们的马车迤逦而至,便吩咐司机掉头,扬长而去。

第79章

令年这趟回家,是由主变客,今非昔比了。她在于府那条街口,尚且有些近乡情怯,仆妇丫头们已经抢先进去通禀了,这下不独大少奶奶卢氏迎了出来,连于太太也在门廊下翘首以盼。于太太养尊处优,本不见老,但这一年世事动荡,她只在家里静养,懒得修饰,便格外露出一种沉默祥和的样子。令年心里一定,上前微笑着叫了一声:“妈。”相继跟大哥、大嫂也躬身福了福。

他们兄妹感情甚谐,平日没那么多礼节,康年和卢氏对视一眼,都笑道:“小妹结婚后果然不一样,像大人了。”

于太太却不满地嗔道:“瘦了。”臂弯被令年挽住时,将她的手轻轻也握住了。

令年在云南,已经习惯了大呼小叫的杨家人,于家下人虽然多,行动都是轻声细语的。当初二少爷刚学成归来,又要预备婚事,于太太也着实操办了一番,如今婚姻取消,便没什么心思了,目光所及都还是旧日的布置,比起杨府那种低俗夹杂着时髦,花团锦簇般的风气,更显得冷寂。旁人知道于太太不中意杨家姑爷,不敢贸然打听,连大少奶奶也是三缄其口,只虚应着笑容。幸而还有一对儿女讨喜,围着小姑姑七嘴八舌地问:你是坐船呢,还是骑马?云南可远不远,莫非比湖州的姥爷家还远?给众人留了许多悄悄打量令年的机会。

“叫你们姑姑喘口气吧!”大少奶奶把芳年姐弟拉了回来,扭头对听差嗔道:“去你们二少爷是怎么回事,连小妹千里迢迢地回来,也不值得他屈尊回来一趟么?”

康年把听差叫住,说不必了,“贵人事忙,连妈尚且请他不动,何必呢?”众人意兴阑珊,对云南风物也不见得很感兴趣,令年将携带的见面礼一一分派出去,便奉于太太之命,回到房里去梳洗。

闺房里是静悄悄的,没什么大改,原来在书案上摆着几个相框子,儿时家人的合照都被收起来了,只留了一张她拿团扇,穿绣襦,预备用来相亲的那张片子。照片上的人微微笑着,脸泛红晕,多少给房里添几分喜气。被褥枕头还是单人的,于太太这是没打算要招待新女婿这倒正和了令年的心,她拉开窗帘,瞧了瞧外头的风景。

外头有人轻轻叩门,令年回首一看,门是半开的,康年的太太就站在门口,只是含笑,却不肯踏进来,令年忙道:“大嫂,怎么不进来?”

卢氏笑道:“主人没发话,哪好意思?”

令年笑了,忙福了一福,请她进来,道:“你现在说话半真半假的,我都听不懂了。”

卢氏挽着她的手走进来,道:“现在不是往日,总不好蒙头乱闯呀。”

“现在,往日?”令年故意地笑道,“大嫂的意思,往日是一家人,不必拘礼,现在我是客了,咱们就生分了?”

“是,也不是。”卢氏停了一停,落座后,捻着帕子的手往额头上捻了捻,笑里带点歉意:“被两个冤家吵得人脑子也昏了,都忘了跟小妹你道声喜。”

令年替卢氏在肩膀上轻轻捏着,柔声道:“家里没有别的姊妹,多亏有大嫂你照顾着妈,我和大哥都感激你。”

卢氏本来是一肚子的怨气要借题发挥,被令年这么一讲,也只得咽回去了,她将身子一扭,把肩头令年的手握住,笑道:“小妹,我是真佩服你,不声不响的,主意倒大。让我一个人什么都不顾跑到云南那种地方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