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2)

陟扶了扶额头,道:“杜将军于战事上一直无往不利,偏偏是这种紧要关头。他总不会有意叫朕难堪。”他说这话时,视线就落在谢凌昭的身上,带着一股逼人的冷意。

谢凌昭望向他,轻微又谨慎地摇摇头。

梁陟越过谢凌昭,目光不知落在何处:“你说,承和此番受挫,会不会与我们推行的新令有关?”

梁陟口中的新令指的是换兵令,领兵在外的将军每三年就要更换一次部下,以防将军和士兵相互勾结意图谋反。然而将军和士兵的磨合需要大量时间,由此而生的隐患便是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战力难免有所减损。两相权衡之后,换兵令还是在诸位将领的反对下推行下去了。杜承和生前对此没有任何异议,甚至还暗中劝说了几个旧部,至于他死后,梁陟将这三年之期延长为五年则是后话了。

如今换兵令推行已有数年,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棘手的战事,梁陟不免沉郁。

谢凌昭早知他会有此一问:“陛下,为君之道,注重大局而非小节。军政无小事,若掌握在旁人手中,恐权大生变。”

他这话与梁陟不谋而合,他虽对换兵令心有疑虑,但更不愿意看见举兵谋乱的场面。

“新令推行已有数年。”谢凌昭道:“将军们若有大能,现在也该适应了。”

杜承和此番受困,朝中难免议论纷纷。此时派秦穆将军前去是适合的,一则曾是杜承和的部下,与他并肩作战起来事半功倍;二则秦穆与杜承和分立已久,此时前去也不算违了新令。因而梁陟先前有此一问。

“人言可畏。”梁陟指节缓缓扣着桌面,“朝中人若是不分黑白,以此攻讦新令,该当如何?”

谢凌昭沉默良久,忽然道:“两位将军其利断金,或许世人难以分辨。但若是秦穆将军一位便能拿下让杜将军全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泗水川之战,世人只会明白是杜将军老了,自身才能有限,与换兵令毫无关系。”他目光与梁陟相接也毫不躲闪,仿佛刚才那番话并非什么诛心之言。

“谢卿,”梁陟幽幽道:“杜将军尚未到如此山穷水尽之地啊。”

“行军之人脚程难以预料,有时天气好便走得快,有时风沙大便走得慢,就是拖延上几日也不足为奇。”

梁陟眯起眼睛,面上不显,心中却微微一动,杜承和在民间声望极高,不如借此机会让他歇息几年。现在外邦已定,天下换一个将军来守着也无妨。

“不过小小一个泗水川,承和竟折足于此,实在令朕失望。”梁陟道:“罢了,也算是一个教训。你拟旨遣秦穆去吧。”

谢凌昭知道圣主这是应了,低头退下:“是。”

“等等,”梁陟道:“秦穆若是不肯为我所用……”

“圣主放心,秦穆将军心有大志,感念陛下的知遇之恩,必不会推脱。”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杜家行军多年,哪能没有自己的眼线?圣主与谢凌昭商讨之时,杜瞻也收到了家父因调度不顺被围困的消息,所幸暂无性命之忧。

朝中很快派遣了秦穆将军相援,杜瞻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