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2)

坐其上。

群臣肃然叩首,山呼万岁。

梁溱随众臣一齐起身,下意识地往礼部那里看,为首的两人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两个人了。礼部的李尚书因杜侍郎的事引咎辞官,称自己没能好好约束下属犯下滔天大罪,如今年老体衰,不能再胜任礼部尚书,想要早点还乡了。圣主劝了几句,见他去意已决便赐了金银绸缎,让他荣归故里了。顶替的人是胡元沛,已故翰林院掌院学士鲁大人的学生,而大皇子梁乾的生母就出自鲁家的旁系。

梁溱收回目光。看来圣主对自己颇为警惕,废太子不成,也急不可耐地要在朝中新扶持一位皇子,好让他们互相牵制。

哪怕主动舍了杜瞻也不能让他放下戒心么。

梁溱略微嘲讽地露出一点冷笑,又被他低头很好地掩盖起来。

“这秦将军的私印一事,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圣主道。

这便是当时杜瞻为保太子平安雪夜入宫所托的借口秦穆以私印调遣排布之事。大晋未防官员公权私用,结党营私,在公事上必须用公印,且有专门的人一一查验记录,上达天听。带兵的将领更是查得严苛,在位者最忌惮手握兵权的人,若是他们用私印处理要务,便可以绕开君主的耳目,若是私印连兵都调得动,那岂不是……

圣主的目光沉了沉,扫过在场的大臣。

礼部管内外官员印信之事,杜瞻将这盒证据交给梁陟也已经有些时日了。尽管亲皇后中毒没死的事给他造成了很大干扰,也不至于无暇顾及如此重要的事。梁溱仿佛没看见圣主冰冷的目光,依旧恭谨地低着头,心道看来圣主着实对此事有些为难,仔细地考量了一番才向众臣提起。

此时要想处置秦将军却是不太容易的,且不说朝堂之上秦家兄妹的附庸不少,便是圣主又哪里敢在此时轻举妄动。

果然,秦穆的拥趸之一骑都尉柳明山便出来替他转圜:“秦将军领命在外,护我大晋国土,想是多有不便之处,情急之下才用了私印。陛下手上这些用了私印的文书除了印不对,臣未见其中有不妥之处,若是因此严惩于他,怕是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梁陟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确是点了点头:“朕也仔细看了这些文书,确实没有可疑之处。”

圣主都这么说了,其余一些大臣也附和道:“秦将军为国为民,便是在细节处出了点差错,也不该苛责。”

“哼。”却听见有人发出一声不屑的冷笑。

众臣循着声音一看,原是御史中丞卢定安,此人是前朝老臣,也是出了名的油盐不进,水火不侵,向来直言不讳,谁的面子也不肯给:“我看诸位是忘了史上的金云之乱了,祖宗当时定下了这规矩,便是为了防范小人夺权,乱我朝纲。如今倒好,诸位不仅不谏言,还替坏了法纪的人开脱,这是什么道理?便是他秦穆并无作乱之心,就凭他有恃无恐公私不分,治他个不遵法度之罪又有什么不对?”

梁陟屈起的手指敲着龙椅上的扶手,似乎在仔细考虑他说的话。

大臣们浸淫官场多年,哪里不会察言观色,见他似乎真的有意要严惩秦穆,忙道:“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