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录像带会一遍一遍地告诉你,正常人就是这样的样貌。
随着观看录像带次数的增加,观看者也会越来越认同录像带里的照片模样,从而消除了最初的不适感和排斥感,发自内心地认为
人就是应该长这样。
应该有这样的眼睛鼻子嘴巴,五官的位置和数量,应该是如此。
当观看者彻底接受这种观点后,他将不再感到排斥和不适。
苏摇铃明白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无论是她还是其他人,处境都不是很安全。
录像带播放完毕,又一次进入了循环之中,看来禁闭室的录像带是会让病人反复观看的。
结合之前的规则,可以推断出一套理论。
第一个,就是关于认知污染。
这一层认知污染的表现形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他人或者自己身份的认知错误,另一个就是对人脸样貌的认知。
每条规则的第一句话都是讲述的事实。
包括但不限于“德爱医院只有8位病人”“德爱医院有且只有一位医生”“德爱医院没有穿蓝衣服的医生”等等。
但之后却出现了“如果遇到第9位病人”“如果遇到穿蓝衣服的医生”等矛盾的情况。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在于自己对其他人的身份认知发生了错误,从而把不是病人的人认作了病人,不是医生的人认作了医生。
这样一来,就会多出来病人,多出来医生。
还有一些情况比较特别,比如“关于医生”篇的第6条,遇到穿着蓝色衣服的医生竟还分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遇到穿着蓝色衣服的医生,第二种情况是遇到穿着蓝色衣服,自称为医生的人。
这两种情况的不同,根本就在于这里的“医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