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2 / 2)

且不只是陆离的利益,还有曹操的利益。

眼看着信里话里话外都是一副我心向司空,年少继承父兄遗留,他人多有不服,盼着朝廷为我张目,好稳固南方,保一方安宁。

心是向着朝廷、向着司空的,行为是要保一方安宁的,希望是我也能够得到一下名正言顺的,好处则是我心里有你啊,顺带着人家还表明愿意帮着你对付荆州,一来是报父仇,二来也是让刘表没工夫去打扰司空你向北扩张。

这话里话外说的是真漂亮啊,瞧瞧人家的未及弱冠,想想自己的未及弱冠,这才是真正的少年天骄吧。

这信陆离送到曹操那里去了,随信附带的还有陆离对孙权的看法。

在已知对方会是未来敌人的情况下,那自然不能让自己这边的领导错过对方的危险性啊。

曹操收到陆离的来信,看着孙权的信,又看了陆离的评价,他倒是不曾因为孙权的年岁小看对方,只是在因孙策的死赞叹郭嘉洞若观火的同时,也不由为陆离对孙权的评价而感到些许惊讶。

曹操看着郭嘉:“不想伯安竟对他评价这般高。”

郭嘉接过曹操递过来的那封孙权写给陆离的信,看完之后道:“此信对得起这份评价。”

曹操也没有认为对不起,正因为对得起,这才让人忍不住感叹呢.

有些事情你知道不对,却不得不一条路走到黑。

有些人你知道是威胁,但又确实是时机不对,使得你无法动手。

曹操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放下北方的事情跑到南边去,袁氏那三州之地可是实打实的,真让对方缓过气来,再想要对付,那难度跟重头再来也没什么区别了。

孙权便是再惊才绝艳,威胁甚大,也比不过如今北方有着三州之地的袁氏。

站在不同立场上,对于很多事情是会有着不同看法的。

袁绍觉得自己战败之后,是人心也丢了,权力也不集中了,儿子都不听话了,身体也直接垮了。

但换成曹操,他的感受是袁绍那边占尽优势的时候确实是骚操作频出,但是一朝战败之后那真的是找回自己称霸北方的本事来了。

但凡不是袁绍自己想不开直接病死了,这场对峙怕还有的熬呢。

至于青州,那完全就是本土有人为内应,加上原本应该管理青州的袁谭忙于继承人争夺战,可不全是因为战败的缘故。

曹操如今没工夫去管孙权那边,也不准备用自己需要承受各种麻烦才得到的天子大义去帮着对方的事业添砖加瓦。

在郑重其事的给了个将军名号后,倒是挺大张旗鼓的追封了一下对方已经死去好多年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