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1 / 2)

袁熙的离开在带来了一瞬间的寂静后,改变不了争夺的本质。

哪怕有曹操在外虎视眈眈,他们在有心人的调拨之下,也只带着一种“攘外必先安内”的心态,想着要速战速决。

那些想要袁熙做梯子往曹操这边走的人,现在梯子跑了,他们的想法却并未因此发生改变。

袁熙没有办法选择,但这里不是还有两个人可以选择吗,不,应该说还有三个。

李伍在邺城,再次迎来了社交高峰期。

跳出邺城大漩涡的袁熙回首望去,记忆中似乎还能翻找出父亲意气风发的模样,可这或许就是他与邺城最后的道别了。

日后这里是会继续属于他们袁氏,还是如青州那般改姓曹,还尚未可知。

也不怪父亲无视自己,我实在不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袁熙心中不由一叹,转而回首看向前方。

人得向前看,有的人早早明白了这个道理,有的人在苦痛中学会了这个道理,有的人纠结着不愿意明白这个道理,还有的人至死不懂这个道理。

随着邺城的水越来越混,曹操这边也开始动作起来了。

很多事情只靠着言语挑拨是没有用的,很多威慑也是会被淡忘的,你得去展现力量,这才是乱世得到一切的最强力保障。

曹操带着军队再次出发,陆离也非常丝滑的切换到了与荀彧一起留守的状态之中。

留守这种事情,但凡不是有一方力量突然打到大后方来,一般都是跟之前没什么区别的。

可这次他们还偏偏就遇到这种可能要打到大后方来的危机了,危机的带来者不是北边的敌人,而是南边的孙策。

有一说一,对方这个举动,与其说是给陆离带来了多大的危机感,倒不如说成功让他想起了自家好友“郭乌鸦”外号的由来原因。

这一次,对方还会死于本土豪强门客的刺杀吗?

曹操不曾回返的军队似乎象征着某种判断不曾发生变化,而没过多久,孙策遇刺的消息传来,简直让陆离忍不住思考:天命便当真如此难改吗?

不过与其说对方的死是天命难改,倒不如说是性格决定命运,倒不如说是这个时代地方豪强力量的一种展示。

任谁要是小看了它,怕是要承受致命一击的。

陆离回看自己过去的行为,他其实就是在小看他们,只不过跟孙策过于直白的摆明车马不同,陆离是站在他们的视觉盲区之中的。

孙策死了,可孙权也因此继承了他兄长的一切,作为他们孙家新的主事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想到当初系统给出的天命之子的说法,与曹丕是继承了曹操的天命不同,孙权是东吴明明白白的天命。

毕竟你看看他们父子三个,孙坚死于流失,孙策死于刺杀,孙权虽然有合肥的各种段子在,但是他在东汉末年分三国这种乱世之中,作为三国之一的掌权人活蹦乱跳活到了七十多,这天命到底向着谁难道还不够一目了然吗?

与陆离这种幸运儿相比,这才是真正的幸运儿吧。

如今孙权岁不至弱冠,骤然上位人心不服,若是北方能够速定……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陆离使劲攥紧了拳头,不能急,不能急,不说他的心急能不能被曹操所认可,心急之下到底是更容易成事还是坏事,这么多人都给出过下场展示了,不至于还看不清楚。

陆离按捺下了自己心里那股冲动,却不曾想,这事他没有动作,南边孙权却有动作了。

陆离看着寄到自己手中的信件,上面说的是当年讨董联盟时自己跟孙坚的交情。

不过孙权到底是孙权,与刘协拿着情谊来让人办事不同,孙权用昔日情谊打底,实际上是拿着利益来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