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在谋差事前后,在荣国府里邂逅小红,两人大胆恋爱,“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贾芸后来说捡到了帕子,让小红的好朋友坠儿返还给她,其实他不是把小红的手帕拿给坠儿,而是把自己的手帕传过去。双方这样传递手帕,表达爱意,在当时那种社会那样的空间里,是很出格的。贾芸和小红两个人头脑都很清醒,对自身的命运走向具有自主性,小红早就说过,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在贾府还处在旺盛状态的时候,小红就跟秦可卿、贾惜春一样,预感到三春之后贾府会有不祥之变,因此,她应该在贾府还没有遭到第一波打击之前,趁王熙凤还在拿事,有决定权的时候,自己赎出来了,跟贾芸结为夫妻,那时贾芸积累了一些财产,也就不再依附贾府生存,到贾府崩溃的时候,作为贾府的一些远支,只要是没有跟重大案件牵连,一般不至于都去揪出来,贾芸小红他们就很低调地在社会上生活。
但是这两个人还是有良心的,王熙凤对他们有恩,他们在王熙凤遭难的时候,觉得还是应该给予王熙凤安慰、帮助。他们到狱神庙探望王熙凤,还是很冒风险的。特别是,小红的父母,林之孝和林之孝家的,因为是荣国府的大管家和管家婆,那时候已经被忠顺王拿去卖掉了,她必须隐姓埋名,格外谨慎,但是她仍鼓起勇气,到狱神庙去看望王熙凤。混入监狱是很不容易的,小红和贾芸可能是行贿买通看守,或者利用跟倪二、王短腿的关系,想尽办法到了狱神庙里,让看守把王熙凤叫到那个空间里见面。贾宝玉见到茜雪觉得我对不起你,你却对我这么好,是一种情景。王熙凤对有的人很不好,但是她对小红和贾芸是好的,所以她觉得人家知恩必报,心里一时也会欣慰,这是另一番情景。
王熙凤当时最揪心的是什么?还不是她自己的命运,因为她自己,说老实话没有什么活路,按道理说她应该不想活了。她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她有一桩悬心的事,实在不能在没个着落之前,自己就去死掉。她的女儿巧姐,因为未成年,所以在抄家过程当中,没有被编入拿到市场上去发卖的名单里,允许无罪的亲戚把她领走,王熙凤的胞兄王仁,就出面把巧姐领走了。王仁这个人很糟糕,名字谐音就是“忘仁”,他把巧姐往妓院卖,王熙凤没有确切的消息,但也模模糊糊知道不妙,她为巧姐揪心。所以小红和贾芸两口子来探望她,他们之间的对话,应该主要集中在如何解救巧姐这件事情上,王熙凤一定委托他们,说你们能不能帮我探听到巧姐确凿的下落?如果她陷于不幸的话,你们是不是能够搭救她一下?贾芸和小红在这种情况下,就答应了凤姐的请求,想方设法去解救巧姐。
高鹗的续书里面,小红就写丢了,贾芸被写成一个奸兄,跟王仁一块儿去做坏事,去把巧姐卖到妓院,这完全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是一种令人气愤的亵渎。
脂砚斋在第二十四回的批语里赞叹贾芸:“孝子可敬,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既然“可敬”,荣府事败后贾芸的“作为”,怎会是伤天害理的事情?必然是正面的义举。在上世纪一度出现后来竟又迷失的古本《红楼梦》,红学界称作“靖本”里面,还有一条特别的批语,说贾芸到狱神庙探望王熙凤以后,他有一个什么举动呢?叫“仗义探庵”。
历来的研究者对这句话都大惑不解,他仗义,这还好理解,他去救巧姐嘛;但是探庵,探哪个庵?前八十回里出现过很多庵名,他探的是哪一个?再说,探庵能解决什么问题?难道探庵以后,巧姐就能获救吗?通过我前几讲里面关于王熙凤、巧姐的讲述,以及关于李纨的讲述,我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梳理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