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情中贞(下)(11 / 17)

古今情海 笔记小说 27781 字 3个月前

下了名远。名远没满月,彦约便随同叔父去了辽一陽一,一去就是七年。

彦约回家时,父子相见不相识。可是,彦约回家没住几天,又去了辽一陽一,这下可好,十五年没音讯。有人说,辽一陽一失守,彦约死于战乱;也有人说,彦约还活着。智氏虽经多方打听,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智氏白天则耕田灌园,晚上则纺织缝纫,冬夏无闲暇之时。

她勤劳操持家事,为家庭生计历尽千辛万苦。为了避免麻烦,三尺以上的儿童,她便不让进门。在她的努力下,家境渐渐殷实,为儿子娶了媳妇,生了孙子;又为孙子娶了媳妇,生了曾孙。辛勤操劳了五十多年。当她七十多岁时,她的儿子考虑到母亲辛苦了一辈子,便想上奏章请有关方面为她建贞节牌坊。

王氏听说后,郑重地对她的儿子说:“妇人守身,是她分内之事,有什么异样的举动,敢麻烦官府。我只希望不为我的一生而惭愧,并不希图名利。”说完,竟大哭起来。

与亡人相隔数粒微尘耳

《魏县志》:张氏,是生员房攸芋的妻子。婚后不久,攸芋便离开了人世,仅留下张氏一人,连个孩子都没有。房家一脉单传,攸芋一死,房家便没人了,张氏没有谁可以依靠。家中的财产都卖掉子;为攸芋办了丧事;仅存十几亩地,而攸芋的坟墓还葬在那里。张氏亲自下地耕种那坟旁的田地,累了就靠在坟上休息。吃饭时,先祭奠了丈夫,才敢张口。一天,她的娘家兄弟来看她,见她面色苍白,身穿破衣,汗沾禾土,不禁泪如雨下,劝她说:“房家没有伯叔兄弟,你活着没有人奉养,你死了也没有人给安葬,只是靠你自己活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张氏把锄头往地下一扔,指着坟冢说:“我和丈夫只相隔几粒微尘罢了,你走吧,不要再说了。”

从此以后,年景连年不好,且又战乱四起,张氏更加茕茕饥苦,就这样过了三十多年,她才故去。

敢不为其难者

《金豁县志》:周氏,是庠生周廷梓的女儿,十九岁那年,嫁给了李名郁。婚后第二年,名郁因饮酒患病,一病不起,而此时,周氏刚怀有七个月的身孕。周氏哭着问丈夫:“奉养婆婆与死哪一个难?”丈夫说:“奉养婆婆不容易。”周氏又问:“抚养遗孤与死哪一个难?”丈夫答道:“抚养遗孤难。”周氏说:“我怎么敢逃避这困难的事情呢!”名郁说:“你若是真能这样,我死也能闭上眼睛了。”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流泪的。

婆婆刘氏年已八十,身体极为不好,行动不便利,但食量不咸,照样能吃能喝,周氏每天为她送饭送菜,端屎倒尿,十年如一日。婆母死后,她以厚礼将其安葬。第二年,周氏也故去。

君知死期独不知我心

《信丰县志》:吴氏,是诸生曹鼎光的妻子。十七岁时,嫁给了曹鼎光。婚后,夫妇感情甚好。一天,吴氏正对着镜子梳头,丈夫跟她开玩笑说:“镜子里的男人影子是谁?”吴氏严肃地说:“不是你还有谁,怎么竟乱说!”丈夫说:“如果我死了,就另有一个男人的影子了。”吴氏很生气地发誓,如果真的那样,我也决不再嫁人。过了两年,鼎光果然死去。吴氏拍打着棺材哭诉道:“您知道死的日子,怎么就单单不了解我的心哪!”于是,把丈夫的画像挂在屋子里,坐卧都在画像旁。

丈夫死后不久,公婆也相继去世,吴氏安葬完公婆,便一精一心照料多病的嫂子,她知道大伯子家里生活不宽裕,就不分昼夜地辟麻织布来帮助他们家,虽然是战乱不断,她也相随不移。

后来,吴氏因抑郁成疾而亡。

可以见夫面矣

《歙县志》:黄氏,是潭渡人,北岸吴念祖的妻子,光禄卿吴宗尧的孙媳。她过门刚三天,丈夫就病倒了。黄氏便割下大腿上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