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要眷恋生命而披黑衣呢!”过了几天,便死去了。此时为崇祯癸未正月二十三日。
口号书衿
《新昌县志》:梁氏,是棠墅人,自幼聪颖敏慧,粗通书史。成年后,嫁给了生员王茂芝。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生了个儿子取名升甫。升甫三岁时,二十五岁的茂芝赴省城参加科举考试,不料途中染病,被抬了回来。梁氏守在他的病床前,垂泪不止,并祈祷上苍,愿以自己的生命替代丈夫。
但天不怜人,茂芝还是一命呜呼。梁氏痛苦异常,誓不再嫁。
父母曾劝她再找个人家,好有个照应,她深为悲伤,决不从命,并回到卧室,在她的衣服襟上写了一首诗:蛾眉薄命剩孤身,霜著松筠不改贞。
父母错将儿女爱,恐无完壁报良人。
从此以后,不施粉黛,一精一心侍奉婆母,勤劳纺织以供家用。
一次,婆母不小心摔伤了脚,极为痛楚,梁氏便为她洗脚换袜,按摩轻揉,还替她祷告神灵,以求早日康复。这样过了十几年,婆母突然起床了,坐立行走都像从前一样,人们说,这是梁氏的贞节孝顺感动了上苍,才使婆婆瘫而复好。
愿为尔父守百代
《南宫县志》:白氏,是钱芳声的妻子,孝廉白冲寰的女儿。芳声因病亡故,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儿子,白氏当时也就二十三岁。白氏娴淑端庄,丈夫死后,有人慕名前来求亲,她都一一回绝。每日抄读孝经,以古烈女自勉,孝事寡婆,教子读书,并严加督促,从不懈担辛己年粮食颗粒不收,甲申年又遇战乱,钱家的日子一天难似一天。白氏便夜以继日地纺织刺绣来挣钱养家糊口。三年后,两个儿子都上了学。
顺治甲午年,五十二岁的白氏患了重病,孩子们要为她请医找药治疗。白氏说:“我寡居三十年,未曾见男子面,现在不要改变我的规矩。”孩子们见母亲不允许,也就没敢请医生来瞧玻过了几天,病更重了,弥留之际,她把儿子叫到病床前嘱咐道:“你们想孝敬母亲,就不要忘记你们的父亲;你们想孝敬母亲,也不要荒废你们的学业。我难道只想为你父亲守百年吗?我也愿为你父亲守百代呀!”说完便咽了气。
斗麦自磨而食
《扬州府志》:王氏,是通州人沈士翔的妻子,十七岁那年,她嫁给了沈士翔。三年后,生下儿子沈逢。士翔随父亲在吴地做买卖,因逛妓院花掉了父亲大量的钱财,惹怒了父亲,被父亲乱棍子打死,父亲扔下儿子的尸首,自己返回了家乡。
回家后,公公没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儿媳,因而,王氏还以为士翔继续留在吴地,便日夜翘首盼望丈夫归来。盼了三年,才知道丈夫早已死于他乡。王氏闻听噩耗,伤心不已,遂想殉死了之。可是,此时婆母李氏患病,儿子才刚刚四岁。婆母见她心神恍惚,有殉死的念头,就劝她说:“你为我把孩子养大,我死了才能闭上双眼。”王氏当时才二十五岁。
婆母病故后,王氏便苦守贞节,养育遗孤。后来,公公又娶了个后妻,这后妻憎恨王氏母子,便千方百计引诱她改嫁。
先是把一一婬一一秽的图片放在王氏的床帷中,诱惑她动心。王氏置之不理,把图片扔掉了。接着又百般寻王氏的过失,让她无法忍受,王氏却毫不在意。这后婆母见这些方法都无效,便又想出了一个折磨她的方法,每月给她几斗大麦,让她自磨而食。这后婆母目的还没达到,自己却先一命呜呼。不久,公公又续娶了张氏,张氏过门后,对王氏稍微好一些。后来,公公故去,张氏另嫁他人,而王氏仍守节如故,五十三岁时病故。巡抚赐匾额表彰了她的贞节行为。
守身止兜本分
《元氏县续志》:智氏,是周彦约的妻子,智应魁的妹妹,周名远的母亲。她十八岁时,嫁给了周彦约,第二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