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禁,被虞候拘囚,结果落得脸破牙断,才回到扬州,将此事告诉了令狐绹。令狐绹立即下令拘捕了虞侯并将其治罪,而虞候却极力讲述了温庭筠当时的狎邪丑恶行为。从此温庭筠的污秽行为传遍了京都。
开明中期,温庭筠的才气名声很大,然而他不拘小节,拿自己的诗文换钱,认识的人都很瞧不起他。不久朝官们又有恶奏说温庭筠搅闹考场。让他出任随州方城县尉时,正好是中书舍人裴坦起草诏书,他忸怩嗍笔许久不肯下笔,当时有个老官吏在旁边,便问他对温庭筠是提升还是罢免,裴坦说:“舍人们全都是谴责他的言论。”老官吏道:“是谁说这样的话?”入策进士与望州长马的名望地位是一样的。”裴坦这才消除了疑虑。因此才有了泽畔长沙之比和对温庭筠的任命。文人们争相写诗为他送行,这里只把写的最好的唐夫的诗记录下来:“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饮醁醽消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远,游隔千山与万津。”
陈磻叟
陈磻叟者,父名岵,当有词学,尤溺于内典。长庆中。尝注《维摩经》进上,有中旨,令与好官。执政谓岵因为道场僧进经,颇抑挫之,止授少列而已。磻叟形质短小,长喙疏齿。尤富文学。自负王佐之才。大言骋辩,虽接对相公,旁若无人。复自料非名教之器,弱冠度为道士,隶名于昊天观。咸通中,降圣之辰,二教论议,而黄衣屡奔。上小不怿。宣下,令后辈新入内道场,有能折冲浮图者,论以自荐。磻叟摄衣奉诏。时释门为主论,自误引《涅槃经》疏,磻叟应声叱之曰:“皇帝山呼大庆,阿师口称献寿,而经引《涅槃》,犯大不敬。”以其僧谓磻叟不通佛书,既而错愕,殆至颠坠。自是连挫数辈,圣颜大悦,左右呼万岁。其日帘前赐紫衣一袭。磻叟由是恣其轻侮,高流宿德多患之,潜闻上听,云:“磻叟衣冠子弟,不愿在官帔,颇思理一邑以自效耳。”于是中旨授至德县令。磻叟莅事,未经考秩,抛官,诣阙上封事。通义刘公引为羽翼,非时召对数刻,磻叟所陈数十节,侵穷时病。复曰:“臣请破边瑊家,可以赡军一二年。”上问:边瑊何人?”对曰:“宰相路岩亲吏。”既而大为岩恚怒。翌日,敕以磻叟诬罔上听,讦斥大臣。除名为民,流爱州。磻叟虽至颠蹶,不敢以其道自屈。素有重坠之疾,历聘藩后,率以肩舆造犀庑,所至无不仰止。及岩贬,磻叟得量移为邓州司马。时属广明庚子之后,刘巨容起徐将,得襄阳,不能知磻叟,待以巡属一州佐耳。磻叟沿汉南下,中途与巨容幕吏书云:“已出无礼之乡,渐入逍遥之境。”巨容得之大怒,遣步健十余辈,移牒潭鄂,追捕磻叟。时天下丧乱,无人为堤防,既而为卒伍所凌。全家泝汉,至贾垽后,门三十余口,无噍类矣。(原缺出处,谈氏初印本文同,注出《摭言》)
陈磻叟,父亲陈岵,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尤其沉溺于佛经的研究。唐朝长庆年间,陈岵曾把自己注释的维摩经进献给皇帝,皇帝下旨,命令给他好官做。但宰臣认为陈岵是寺院中的和尚进献的经书,便极力压制他,只授予他簿尉之类的小官。磻叟身材矮小,嘴很长牙也很稀。有很丰富的文学知识。自己认为有辅佐帝王的才能。滔滔不绝的论辩,即使与相国宰臣对话,也旁若无人。然而他又觉得自己不是有名望有教化的人,因此二十岁便出家当了道士,隶属于昊天观。咸通年间,皇帝寿辰之日,佛、道两教来论议,当时道教一方屡屡受挫,皇帝有些不悦,宣下圣旨,让那些晚辈的道士们进到这个讲经论议的场所来,如果有能辩倒佛教一方的人,可以自荐。磻叟整理一下衣裳后响应诏命。当时佛门为主论,他们错误地引用了涅磻经疏,磻叟随即驳斥道:“今日是皇帝的大庆日,阿师也口口声声是来祝寿,然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