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10 / 14)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21721 字 3个月前

的引典却是涅槃,这是犯了大不敬罪!”那个和尚本以为磻叟不懂佛书,听了之后十分惊恐,几乎到了颠抖坠倒的地步。磻叟自此连连挫败几个僧人,皇帝非常高兴左右高呼万岁,皇帝当天就在帘前赐给他一件紫衣。磻叟自此便很放纵而轻浮傲慢,一些高尚的德高望重人都很厌恨他。因此有人把他的事密奏皇帝,说:“磻叟本是士大夫子弟。他不愿意仅仅穿件官服,很想自己去治理一个县。”于是皇帝下旨任命他去当至德县令。磻叟到位主事。未满任期,便抛弃官职,来到朝殿向皇帝递上密封的奏章。通义刘公推荐他做了辅佐之官,皇帝突然召见他对话数刻时间,磻叟所陈述的数十条,完全切中时弊。又说:“臣请求抄边瑊的家,就可供养军队一两年。”皇帝“问边瑊是谁?”磻叟答道:“是宰相路岩最亲信的官吏。”因而路岩对他非常愤恨。第二天,下诏说磻叟欺骗皇上,攻击大臣,削职为民,流放爱州。磻叟虽然从高处跌坠下来,但他没有顺着这条道屈服滑落下去。因为他平素多次吃过这种坠落之苦。他曾多次被请到各藩镇幕府,一般都是用轿舆抬到廊檐之下,所到之处无不敬仰期望。等到路岩遭贬,磻叟得到赦免而酌情授与邓州司马,时间是广明庚子年之后,刘巨容起事不久。刘巨容攻占襄阳,不知道磻叟的下落,要各地都寻找他这个州佐。此时磻叟已沿汉水南下,中途他写给了刘巨容的幕吏一封信说:“已出无礼之乡,渐入逍遥之境。”刘巨容得到此信后大怒,派遣十几名善行的兵卒,赶到潭、鄂之地,去追捕磻叟。当时天下大乱,处处都没有管束防卫,兵卒们很快便追近了他。此时他的全家也逆汉水而上去迎他,行到贾垽后,共三十多口人,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

薛 能

薛能,会昌间进士,自负过高,从事西川日,每短诸葛功业,为诗曰:“阵图谁许可,庙貌我揶揄。”又云:“焚却蜀书宜不读,武侯无可律吾身。”讥李白曰:“我生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又曰:“李白终无取,陶潜固不刊。”自题其集云:“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常感道孤吟有泪,却缘风坏语无情。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放诞如此。后军乱被害。

薛能以文章自负,而累出戎镇,常郁郁叹息,因有《谢诗淮南寄天柱茶》。其落句云:“粗官乞与直抛却,赖有诗情合得尝。”意以节将为“粗官”也。镇许昌日,幕吏咸集,因令其子橐鞬参诸幕客,幕客惊怪。能曰:“俾渠消灾。”时人以为轻薄。(出《北梦琐言》,据谈氏初印本附录)

薛能,会昌年间中的进士。自以为很了不起,在西川任从事时,经常诋毁诸葛亮的功业。他写诗道:“阵图谁许可,庙貌我揶揄。”又写道:“焚却蜀书宜不读,武侯无可律吾身。”讥讽李白道:“我生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又道:“李白终无取,陶潜固不同。”在自己的诗文集上题诗道:“诗源何代史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常感道孤吟有泪,却缘风坏语无情。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竟然轻浮虚妄到如此地步。后来因军队叛乱而被杀。

薛能以其文章写的好而很自负,曾多次出任各地军府,经常抑郁寡欢叹息不已。他曾写过一首诗为《谢淮南寄天柱荣》,诗的最后两句写道:“粗官乞与直抛却,赖有诗情合得尝。”意思是节度使也不过是粗官罢了。在他镇守许昌时,把幕府的官吏们都召集在一起,于是命令他的儿子穿戴成武将的装束参拜各位幕客,幕客很觉惊异奇怪,薛能说:“这是让他消灾。”当时人们认为他很轻薄。

高逢休

顾云,大顺中,制同羊昭业等十人修史。云在江淮,遇高逢休谏议。时刘子长仆射清名雅誉,弃塞缙绅,其弟崇望复在中书。云以逢休与子长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