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了。他跑回家去,看见母亲忽然从床上掉到地下,双眼忽然好了。全家人又惊又喜,这才知道和尚是个修行成罗汉的高僧,于是画了这个罗汉的图像供奉起来,这张画像现在还保存着。王法朗
唐夔州道士王法朗,舌大而长,呼文字不甚典切,常以为恨。因发愿读道德经。梦老君与剪其舌。觉而言词轻利,精诵五千言,颇有征验。(出《录异记》)
唐朝夔州的道士王法朗的舌头又大又长,说话吐字不清楚,经常为此感到伤心。他因此而许下愿望学习《道德经》,梦见道教的创始人《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用剪刀修剪他的舌头,睡觉醒了以后感觉说话流利,吐字清晰了,精读五千字的《道德经》。
郗法遵
唐道士郗法遵居庐山简寂观,道行精确。独力检校,已历数年,全无徒弟。忽梦玄中法师谓之曰:“汝无人力,甚见勤劳。今有二童子,所恨年小耳。”既觉,话于众。出山过民王家,有孩子,年才一晬。见法遵,抱其足不肯舍。遵去,昼夜啼号不息。遵复至则欣然。后数年,父母即舍为童子。又一小儿姓刘,眼有五色光,父母疑其怪异,因灸眼屋,其光遂绝。已四五岁,亦舍在观中,相次入道。果符玄中梦授之语矣。(出《录异记》)
唐朝的道士郗法遵居住在庐山简寂观,道行很精深,独自抄写经卷并校对已经许多年了,没有收一个徒弟。一天他忽然梦见玄中法师对他说:“你没有人帮助,还非常勤劳。现在有两个小孩可以作你的徒弟,只是太小了。”睡醒以后,他把这件事讲给别人听了。一天他出山走过一户姓王的人家,这家有个刚刚一岁的小孩看见他,抱着他的腿不让他走。郗法遵走了以后,这小孩昼夜啼哭不停。郗法遵再去,他又不哭了。过了几年,他的父母将他交给郗法遵做了道童。还有一个小孩姓刘,眼睛里向外放射五彩光芒。他的父母怀疑是怪异,用艾蒿点着后烧灸他的眼睛尾角,光芒就消失了。已经四五岁了,也被父母送到观里。两个孩子相继当了道童,果然符合玄中法师梦中所说的话。
王 晖
西蜀将王晖尝任集州刺史。集州城中无水泉,民皆汲于野外。值岐兵急攻州城,且绝其水路,城内焦渴。旬日之间,颇有死者。王公乃中夜有所祈请,哀告神祗。及寐,梦一老父告曰:“州狱之下,当有美泉。”言讫而去,王亦惊寤。迟明,且命畚锸,于所指之处掘数丈,乃有泉流。居人饮之,蒙活甚众。岐兵比知城中无水,意将坐俟其毙。王公命汲泉水数十罂,于城上扬而示之,其寇乃去。是日神泉亦竭。岂王公精诚之所感耶?勒拜井之事,固不虚耳。王后致仕,家于雍州,尝言之,故记耳。(出《玉堂闲话》)
西蜀将军王晖曾经担任过集州刺史,集州城里没有水源,老百姓都到城外取水。有一次,岐兵攻打集州,并且切断了城外取水的道路。城里的人没有水喝,十多天里,渴死了一些人。王晖便在半夜的时候祈祷神灵帮助。当晚睡觉梦见一个老头告诉他说:“州城监狱的底下,有泉水。”说完就走了。王晖也惊醒了,天亮以后,他命令人拿着工具在老人所指示的地方挖下去几丈深,果然有水。城里的人喝了以后,救活了许多人,岐兵早就知道城内没有水源,所以想等着他们渴死。王晖命令取来泉水几十瓶,从城墙上洒下去给岐兵看。岐兵见城内有水,便退走了。这难道不是王晖的虔诚所感动神灵的结果吗?勒拜井求水的传说,果然不是虚构的。王晖后来调离集州,迁到雍州,曾经提起这件事,所以记录下来。
李梦旗
伪蜀拔山军卒李梦旗经敌擒归岐阳,老母悲泣,因瞽双目。梦旗在岐阳,虔祈切至,愿见慈母,三载方还。梦旗刺股血点母眼,即时如故。乃知孝道感通,其昭然耳。(出《儆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