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选择暂时不考虑这个问题,逃避似的往下看信。

接下来余正青又给她列举了两名女学生,一个是府中秀才的姑娘,一个是普通百姓的姑娘。

余正青列举出来的这些女学生,其实很有代表性。

官宦人家、商贾人家、书香世家和普通人家。

说明他这一次招收女弟子,也是下了功夫,好好“鼓励”了的,不然府中各阶层不会全都积极响应。

沈筝默默给余正青竖了个大拇指。

有余正青这个知府开头,那整个柳阳府的县学,应当会争相效仿。

是个好开头。

沈筝有一些期待明年的府试了。

她的心情变得愉悦无比,面上带笑,饮了口茶,将信纸翻页。

余正青所说的第三件事,其实已经不算事了。

更像是个长篇科普给沈筝科普如今朝堂的势力分布。

沈筝看到这神情严肃起来,她只粗略地看了几个字,便明白余正青为什么要耗大篇的笔墨,来与她说这个了。

余正青在信上写明,这是他与永宁伯共同的意思。

就算她暂时不入上京,也要提前知晓京中的势力分布。

他们都知道,沈筝往后可能要面对的是什么。

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提前做好准备,总归没错。

余正青在信上还说,以后每半年,他都会将京中势力收集整理,再誊给她一份。

沈筝心中感动不已。

近几月来的相处,她其实对余家两父子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他们在朝堂中一直是中立派,说难听点,就是“摆烂”。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但如今,他父子二人,为她站了队。

这一段,沈筝打算留着睡前看,加深记忆。

她这一翻页,翻了整整十来页,才堪堪停手。

信的最后,余正青询问了她县中各项事宜。

包括但不限于稻种售卖情况、匠人学徒进度、县衙修葺情况。

他言语恳切,宣纸上的墨香,仿佛将沈筝带入了柳阳府、带入了余正青的书房。

他正襟危坐,埋头书写,时而想想这个,觉得得问,时而想想那个,也觉得放心不下,得问。

这想来想去问来问去,又是一页纸。

最后的最后,余正青问起了方子彦,他问沈筝,方子彦可有想他,若是想他了,他就派人来接。

沈筝看完余正青的信,笑了起来。

看来孙捕快那番话,没有撒谎,甚至都没有添油加醋。

她看得出来,余正青是真的很想回同安县了......

她有些骄傲地想着,或许她还是将同安县“养”得不错的,不然怎么来的人都不想走?

沈筝想着想着,拆开了余时章的信。

她在看信之前,其实还是不明白余时章为什么要给她写信。

她垂眸看去,首先入目的,便是余时章那一手好字。

不知道是不是沈筝的错觉,她总觉得余时章这封信的字吧,与以往有些不同......

她“嘶”了一声,细细看着信上的笔锋,终于确定,余时章的字,有些“做作”。

其实也不能说是做作,“炫技”更为贴切才是。

感觉信上每个字的一笔一划,余时章都是下了功夫的。

可爱的老头。

她凝神往下看去。

若说余正青的信像是在拉家常,那余时章的信就更像是师长的教导。

他首先在信上,将京中各世家的关系进行了补充,交代了沈筝需着重注意的地方。

光是这,就占了整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