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青被村民忽略也不生气,只是边走边与她说话:“你本可以多赚些银子的,二百文一斤,宰不痛他们。”
沈筝手中拈了一粒谷子,正用指甲给谷子剥着壳,她闻言并未抬头,只是笑着说道:“绕是二百文一斤,待稻种全都卖出去,算下来也是我同安县衙立县以来,账上最富裕的一回了。”
她算过,到时的收益怕有万两银之多。
万两白银,足够支撑如今同安县的任何行事,无论是县学还是布料作坊。
更何况布料作坊只需前期投入一笔,往后都是创收,有朝廷背书,意味着只要她将布料作坊开起来了,那便是躺着收银子。
尽管每笔赚得不多,但始终架不过量大,积少成多,利润必将可观。
余正青嫌她不争气,之前明明他就给她透过口风,允她借这次机会宰各地官府一笔,谁料她憋了半响,憋了一句“稻种二百文一斤”的“高价”出来。
他气得有些心口疼,骂道:“本官看你也是个没出息的,赚起银子都畏手畏脚。”
沈筝知道他是为了自已与同安县好,但还是腹诽道:若真要说没出息,她是万万比不上这位永宁伯之子的,放着好好的京官不当,跑来地方上吃苦。
她面上不敢表露,只是笑道:“大人莫要如此气恼,对身子不好。”
余正青见她还敢顶嘴,佯怒骂道:“本官看你这翅膀也是越发硬了,本官还年轻着,你这两句话气不死本官。”
沈筝将剥好的几颗米粒放在了嘴里,嚼得嘎嘎作响,见余正青还看着她,将手中剩下的干米递给了他:“大人吃么,下官觉得这米比市面上的白米都还要香上许多。”
余正青知她不想再说定价一事,毕竟之前与各县县令议事之时,他的眼刀都要将她捅个对穿,但她还是坚持卖要二百文一斤。
他将那几颗白米接了过来,白米颗颗洁白剔透,似白玉一般,他放入口中嚼了两下,唇齿留香。
这米越香,他心中越不是滋味。
他看了沈筝一眼,似是嘀咕,又似故意说给她听的:“好歹该卖个五百文一斤,那些个官府出得起这银子。”
沈筝无奈一笑,知道今日她不与他争论一番,他是不会将这事儿放下的,只得又将话头捡了起来。
“大多官府出得起,但百姓出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