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2)

佘小果翻了个白眼,“我现在没有打印机,没有电脑,你又没有屏幕,还动不动就关机,让我怎么学?”

“好吧!什么时候能有网络呀!”微微叹着气。

什么时候能有网络?佘小果也不知道,上辈子直到九五年才有互联网,她现在的目标,是先要有电脑。

吃饭的时候,佘玲回来了,她找到了佘国兵的朋友,这位姓伍的朋友也是从洪芜镇出来的,中专毕业后,分在农机厂工作,佘国兵以为他日子过得很好,才会叫妹妹第一个去找他。

让人没想到的是,农机厂经营不善,伍国雄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他支了个摊,修农具、修自行车。每天能赚几毛,加上厂里的补贴,勉强度日。

他答应帮佘玲留意,看有没有适合她的活干,得知佘玲住在麻纺厂的家属院,他说,“那里不便宜呀,你看要不要搬到老城区这边,租金便宜。”

佘玲告诉佘小果的时候,一脸期翼地看着她,佘小果知道,佘玲也觉得她们租的房子价格贵。

可是贵有贵的道理,像这样的两室一厅带厨卫,并不容易租到。她能赚钱,并不想搬到老城区那边的筒子楼,环境脏乱差,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她跟小姑两个人又没有男主人在家,怕被人盯上。

佘小果泪眼汪汪,“小姑,我知道您想省钱,可是我们才交了三个月租金和十元押金,现在提前退房,押金是不会退的!而且,这边离我学校进,我晚上回来也方便……”

佘玲一听,不再强求,“那我们还是接着住吧。明天我再去找找看有没有活干。”

佘玲除了介绍信,什么都没有,县城哪里那么容易找到活。

接连三天碰壁之后,佘玲决定先跟着佘小果卖冰棒。

佘小果并不怕她抢生意,只是天气渐冷,冰棒生意做不长久,“行,先卖冰棒,边卖边看有没有合适的活。”

佘小果带着小姑卖了几天,两人就分头行动,佘小果只卖下午,佘玲就从上午开始卖,佘小果在新城区这边,她就在老城区那边卖。

从最初不敢叫卖,一天只能卖出一二十支,到后面一天能卖出两百支,佘玲只用了一个星期。佘小果不禁对她刮目相看。两百支冰棒,就算是卖的全是五分一支的,也能赚六块钱一天。

自此,佘玲也不提要换地方的事。

眼看佘玲的冰棒越卖越多,佘小果也没眼红,她仍保持每天三百支,卖完了就休息。佘玲自己赚到了钱,就把佘小果给她的钱还给了小果,“粮票我先留着,给家里买米用。”

佘玲主动承包了大部分家务活,让她安心学习。佘小果也不是个占便宜的主,看到余婶子家买了自行车,她就找余婶子打听从哪弄到的票。她想买个自行车,跟佘玲一起用。

余婶子开始还遮遮掩掩,佘小果送了一瓶子李桂云做的剁辣椒给她。李桂云做的剁辣椒,在绿鹭村都是有名的。一到辣椒红的季节,就有关系好的拿了辣椒请她做。同样的辣椒,经过她的手,特别的香辣爽口。

余婶子的女儿苦夏,最近正没味口,吃了剁辣椒,总算是肯好好吃饭。

余婶子感激之余,就告诉她,“小果,现在自行车票难弄。我们整个麻纺厂七百户,就三张票。你实在想要的话,就找找你们的房东曹姐。”

曹姐的弟弟有门路,余婶子家的自行车也是托她弄到的票。佘小果于是找上曹姐,送了一条烟,曹姐说:“小果你太客气了。”

曹姐收下了烟,答应帮她试试看,佘小果知道这就是答应了的意思,果然,三天后,佘小果从新华书店买了数学参与书回来,曹姐叫住了她。

票是曹姐的弟弟花了三十元从别人手中买的,佘小果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别人,但是曹姐都开了价,她也确实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