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担心看见那人不肯瞑目的尸首,或许是因为他分明已感受到那人不断朝自己投来的炽热目光,却还是佯装不知情。

又或许,他其实只是不愿意看到有人被砍得血肉淋漓的凄惨死状而已。

罢了,罢了。

哦,报纸的正文写了什么来着?

适才是读过了吧?怎么读了还没半点印象?

没办法,重新读一遍吧。

戚檐背对着文侪血肉模糊的尸体坐下,目的是从他身上摸出那本笔记本,好撕下来几页答题用。

那篇不算长的报道叫戚檐一瞬间就开了窍,心底已有了七八成把握。

报中说,钱柏于1999.8.24杀了董枝,那么根据阴梦夸张化现实事件的特征,董枝有极大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死在了这一日。而钱柏出于某种缘由,将自己塑造成了杀害董枝的凶手。

董枝是因为什么而死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了董枝最后一击且并非是生理性伤害的人是钱柏。

由于董枝日记中曾出现过董枝放弃狐狸的相关说法,因而俩人决裂的理由大概不会脱离那狐狸,即所谓理想。根据董枝被熬汤时对文侪的真心夸赞,不难看出,董枝并非真心想放弃狐狸,那么,董枝这一举动理当是被迫的。

如若被迫放弃理想,还被不解其意的挚友横加指责,董枝所受到的精神上的伤害估摸着不会轻。

此外,钱柏所说的话也很耐人咀嚼他声称董枝的死能拯救自己的信仰。

通过串联这几条线索,谜题二的答案在戚檐眼里便很显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