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正当职业,低收入人群,很可能在这个工地打散工。有车,但不是轿车,价格在1万以内,大概率是运混凝土的推车或二手三轮车。独自居住,居住环境差。幼年时期遭受过女性的虐待,这个人很可能是母亲。”

她说完,场下人人无动于衷。毕竟,并非人人都会犯罪心理学,能听懂她为什么得出这些结论。

柳回笙习惯了茫然和质疑,于是解释:

“下面我解释一下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以便大家熟记凶手特征:

受害人被砍掉头颅,做法手法极其凶殘,说明凶手心理扭曲,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这种疾病常见发作于青少年,潜伏期不超过10年,所以,他的年龄不超过26岁。其次,所有尸体都被搬到基坑掩埋,说明凶手有车,所以,他起码有18岁,年龄在‘18到26岁之间’。

由于精神疾病,他的身心长期受到折磨,营养不良导致‘外形消瘦’,学习成绩并不好,所以‘教育水平低、没有正当职业’,只能去做一些零工,属于‘低收入人群’。

第二点,受害人颈部的切口不平,可见凶手使用类似砍刀的凶器砍了好几刀,并没有使用锯子、切割机之类的工具。再加上受害人被找到时,呈扭曲状躺在基坑里,没有统一的姿势。说明凶手行凶时没有逻辑性,行事并不严谨,也没有什么章法和规划。这类人,一般外表不修边幅、外形邋遢。

第三,受害人都是女人,并且被拔了手指甲。手指甲是一个很强的女性标签,所以,凶手被女性伤害过,且阴影巨大。同时,受害人虽然死状惨烈,但是没有遭遇性侵,所以,凶手对那个伤害过他的女性只有恨,没有欲,并非男女朋友、夫妻,而是长辈。所以,我推断,他‘遭受过母亲的虐待’。

第四,由于他收入不高,所以,他的车不会超过1万块,大概率是二手电车或者三轮车。而警方排查监控并没有发现异常,所以,他的车很可能混在工地里。而他,很大概率在这家工地打工。并且,今天,鉴证和法医给出的死者信息,更加肯定了我的推断。”

赵与问:“什么信息?”

柳回笙从桌上拿过激光笔,往上翻了几页,定格在鉴证组做的死者信息名单上面,继续说道:

“大家可以看到,近期7个死者,他们的失踪时间分别是16号、18号、20号......一直到姜蓉,都是每2天失踪一个。但是,到唐子珍这里,就从26号跳到了29号,横跨3天。一般来讲,连环杀手有一套自洽的杀人逻辑,不会突然改变风格。他变,是因为,28号那天,他没办法杀人。”

赵与立即明白她的意思,想起昨天跟包工头交谈时说的某句话:

“我记得,28号,工地晚上加班,一直干到了12点。”

柳回笙点头:“没错。所以,我越发肯定,凶手一定混迹在农民工里。”

赵与肯定:“非常好,缩小了侦查范围。”

随后,她很快安排任务:

“鉴于此次凶手极度凶殘,我稍后会与市局沟通,以翁城市公安局的名义发布正式公告,凶手落网前,请市民在晚上非必要不外出。若发现可疑人员,立即拨打报案电话。至于专案组,分组布置不变,但任务内容变更一组,负责协助法医尸检。二组,协助鉴证对埋尸现场及附近继续采集线索。三组、四组,调取排查工地附近街道监控,尤其注意频繁出现的二手电动车、三轮车、推车。五组,调查7名死者生前轨迹,着重关注共同交叉点。六组,由我带队,前往工地,排查跟侧写结果相似的可疑人员。”

赵与的风格一向雷厉风行,斩钉截铁,安排任务时内容清晰,所有人立即找到手头上的事,散会后各司其职。

而很快,他们就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