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轻松,不管是挖掘还是挑泥都是要费力气的,往往一天下来整个人都累的快瘫痪了。

也因此,有时候农场跟养殖场需要有人上工的时候反而是轻松活了,养殖场的猪除了平时都是吃着猪草煮红薯梗萝卜谷糠,另外还配着朱娇娇调的红薯曲加进猪食里,这种促进猪增肥,但是不能放太多,怕娃娃队伍掌控不到轻重,所以需要副业队轮流值班。

就是田地里菜地里,拔草浇水能交给娃娃队伍,间苗的时候却不敢交给娃娃队伍,就算是浇水的时候也要分派几个劳力挑一挑水的,老人家毕竟力气不够大,也经不起劳累,平时还是会安排劳力轮值。

还有脐橙园柑桔园黄花菜园收成的时候也需要大人去忙碌,这些活没有大人领头是不敢交给娃娃队伍来负责的。

这些农活的辛苦相较于修水库那就是轻松了,为免引发不公,所以才给大家安排轮值。

挖水库的活也没有一直忙到过年,入冬上冻之后挖水库的工程就慢慢的停歇了,因为土地一上冻就不怎么挖的动了,比平时要费的劲多好几倍,上头的负责人干脆就下发停工通知。

但至少分派的任务还是得完成,完成任务检查通过了就可以歇工,未完工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工,否则工程继续但伙食停发。

提前完工的大队也不怕损失,规定时间内的伙食还是会照样发放到个人的头上。

老门山大队是个大生产队,社员不少,还有一支娃娃队伍能够派上用场,所以老门山大队是第一时间完工的,比规定时间早了八天,比第二早的早了三天,比最晚的早了五六天。

简直就像是白领了八天的伙食一样。

提前完工了社员们也没有闲着,地里的萝卜白菜还没有收完,油菜还没有全部下种,趁着天气还没有冷到顶,能种的就还是种一种,好歹油菜籽能榨油,榨完油剩下的那些油枯用来喂猪也是好东西。

把油菜籽下了地等了一两天的时间就全部用茅草和稻草给盖上了防寒。

外头所有的能用的上的地都用完了社员们也没有闲着,好些人都集中到了朱立勤家里。

朱娇娇跟父亲说起了试种大鹏菜,她是没有种过大棚菜的经验,但是她有大鹏培植秧苗的经验。

八十年代初,那个时候杂交水稻刚出来的时候秧苗是用旱地培植的,很冷的天都可以开始的,用竹枝条搭棚,盖上塑料薄膜,平时天冷就盖上塑料薄膜,出太阳的时候就掀开,天气太冷的时候还可以放火盆升温。

所以虽然她没有种大棚菜的经验也敢跟父亲提出来试种大棚菜。

好在朱立勤见多识广,大棚菜也不是什么新兴东西,他也是见识过的,这个倒是难不倒他,跟大队长商量了之后家里就忙开了,反季节蔬菜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呢。

第45章 :第一批苗 ...

搭大鹏最重要的还是要搭火道, 冬天天冷, 不用火道提升温度这些经不起冻的菜很容易就回冻死。

按照朱立勤看来的那些大棚菜有一些家里有钱的就会在菜地的底下铺一层地龙,还有些钱不怎么够的就直接在菜地的角落里放火盆炭盆。

地下埋地龙自然是埋不起的,这个费用可不低, 就连朱娇娇家的房子里都没有埋地龙而是用的烟道, 所以地龙是不会考虑了。

烧火盆或者炭盆这个也算是方便, 不过朱立勤还准备埋一点烟道,也不必用水泥冻出来的那种,可以直接用竹竿子,将一节节的竹竿节都捅穿了, 埋在地下就行了, 只要挖点小洞就行。

烟道配合火盆和炭盆就更好打理了。

竹制的大棚架子社员们有很多都会搭,以前没有砌砖房的时候很多户人家家里的茅厕就是用竹子搭起来的。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