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专家买的数量大了也就没让生产队的牛车去送货了,反而是叫了大卡车进了村把东西给拉走了,虽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进来拉走的,但这事也瞒不住太多人,大家只不提这事罢了。
反而这件事情让大家尝到了甜头,只把家里的边边角角一个都没有落掉,全部都种满了红薯,就是朱娇娇家的前院也只留下了水井周边及旁边的一条小道直通堂屋,其他的地全部都给挖了种红薯。
这前院多多少少也有几分地,侍弄的好的话也能有个一两千的产量。
然后屋后的坡地上还是在果林里套种了一些花生黄豆,黄豆不管是发豆芽还是做豆腐都是极好的。
秋季搞双抢的时候队里种的那点水稻再怎么精心侍弄,顶着烈日当空一勺一勺的浇水,最后那收成还不够交公粮的数,只有红薯等一些耐旱的东西收成还有点。
楚南一直以来交公粮都是交的稻谷,这次连稻谷的数量都不够了,大队长也只有硬着头皮去跟公社的粮站商量用红薯土豆玉米等代替。
这件事情可不小,整个桥湾公社不仅仅是老门山的产量不行,那是整个桥湾公社下头大大小小四十八个生产大队都一样的产量低。
跟着大队长去公社的叶有华说起来一起往公社申请的各个大队的干部也是叹气,“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的,走路都打晃,就咱们老门山的人面色最好,隔壁龙门大队和八鸣大队也还好。”
“咱们问的是能不能用红薯土豆抵一部分公粮,好些个大队连红薯都交不起。不是咱们老门山修水库,都没得吃的了,靠着挖水库领的那点粮食一家人撑着呢。”
外村来挖水库的也有用大米换红薯的,倒是跟隔壁龙门大队和八鸣大队换的比较多,这两个大队愿意一斤大米换七斤半的红薯,比老门山多半斤红薯呢,一次换个十斤大米那就多了五斤红薯了。
老门山的社员们主要是目前还不怎么缺稻米吃,之前家家户户都换了差不多有三年量的稻谷,哪怕是陈粮那也是稻谷来着。
宁愿把红薯卖出去反而更划算。
老门山有大队长压着,讲究个细水长流,从大食堂开起来的时候大家就没有浪费,就连吃猪肉也是严格的控制了,所以哪怕今年过了一大半了,老门山的社员们隔三差五的还有熏腊肉可以打打牙祭。
听说别的大队的大食堂开起来之后就一开始的时候天天都是吃的忒好,那养在大队部的猪更是宰得勤快的很,结果,到后来,特别是今年大幅度降低收成的时候就一个个的都饿惨了。
大队长的威信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也就是因为这样,哪怕大家一时间被暴利迷昏了头了,大队长还能压的住大家听他的安排。
来老门山挖水库的公社社员也看得出来老门山的日子过得很不错,什么都不看,只看这样的重量级劳动一个个的都撑住了,还没搞得面黄肌瘦就是最明显的条件不错了。
往年因为老门山进山太深,离镇上跟县城太远,很多时候都是村里几个姓氏做亲,外村的除了就在隔壁的龙门大队、八鸣大队和石棉大队有姑娘子嫁进来了,别的大队那是不肯嫁过来的。
但自从老门山家家户户砌了青砖瓦房小院之后外村嫁进来的就多了,等到今年修水库之后,外村过来说亲的就的更多了,就连镇上都有好几户人家看好老门山大队的小子。
朱娇娇真的是看到了很多自己都没有任何记忆的新媳妇,心里也有些愧疚,好像自己把原来的姻缘给拆散了,但这种事情也没处说,就连父亲朱娇娇也不不大敢说,父亲总担心她这些担忧会影响到她的身体,每每都劝说这些其实跟她不相干,她的梦也不过是让大家过得更好了。
这些事情朱娇娇也敢想太多,也是没有精力让她想太多,水库那边的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