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2 / 3)

当下幽幽叹气就把她搀扶起来,“只是,日后不许去见他了,时间久了,与皇家脸面上不好看。”

她这是怕被别人说闲话了,陈惜微低下头一声不吭,陈太后是过来人,知道她初尝男女滋味,怕割舍不得,不得板下脸了说了几句重话,说得陈惜微又是一阵儿抽泣,这才叹气作罢!

这边不提,第二曰早朝的时候,考功郎中赵南星再次第一个跳出来,万不曾想,这一次,万历点头了。

“诸位臣工都说要严办国舅,朕,也不是不讲道理的,这么着,你们议一议,该如何办呢!”

有时候,问题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万历最开始拉不下脸来,觉得自己是被落了脸子,可换了一个角度来思考,行,你们说要严办,那就严办好了,关键是,你怎么办?这个,可就不在皇帝书中交代了,接下来该这些家伙头疼了。

“自然是要拿问有司。”顾宪成正气凛然大声便在朝堂上说了出来。

万历在上头点了点头,“这也行,大理寺,这事儿交给你们办罢!”

大理寺卿郑继之一听,心里头咯噔就一下,这厮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出身,也是个清流,做了一任知县后以奉养亲长为理由回家养望,在家读书几年,养望养得差不多了,再有同僚举荐,起复后直接从江西右参政干起,一直干到大理寺卿,这可是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了。

他虽然是清流,却并非没脑子的清流,关于郑国舅的事儿,他也算是心里头清楚得很,别看群臣叫得欢,你要真办人家,怎么办?拿问下狱?你先问问瓦剌和鞑靼两大部落肯不肯。

今年万历帝的万寿节,可谓大明两百年所未见,鞑靼土蛮汗的儿子布延小王子进京,亲自献上传国玉玺,就是那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当年太祖得天下,北元仓惶逃往漠北,这玉玺就不见了,后来讨伐蒙古,打了那么多年,这方玉玺也没见着,如今,可算是回到中原了。

又有瓦拉的三娘子钟金哈屯,亲自入京,这南北蒙古,可算是名正言顺地臣服于大明的脚下了,这可是历代先皇一直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

谁不知道鞑靼的那个圣湖公主如今是郑国舅的身边人儿,你要拿问有司?人家一怒之下,再次反叛,那怎么办?而三娘子钟金哈屯,也是住在那位国舅爷府上的,你一拿问,东西蒙古立马儿叛变了,这万寿节刚没几天,天下人正沉浸在这万国来朝的盛大局面中,你要拿问人家,这不是开玩笑么!

再则说了,那海外九州宣慰司怎么办?那可是把大吕宋都打败了的,咱大明虽然不惧他,可是,因为要拿问一个人,弄得海上和漠北都要狼烟四起,拜托,你们有点脑子好不好。

说个不好听的,这位大理寺卿早就看出来了,那郑国舅,气候已成,唯一欠缺的,不过因为崛起太快,差些底蕴,如此而已,你想办人家,别做梦了,这位可不是那些手上没兵权的功臣勋戚,说白了,人家养夷自重,难道衮衮诸公,你们都没瞧出来?

他唯唯诺诺,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倒是他身后的雒于仁一下就跳了出来,这家伙便是上《酒色财气疏》大骂万历是酒鬼色鬼贪财好色的,他老子更是嘉靖、隆庆时候的名臣高拱的学生,可谓家学渊源了,这时候哪里还按捺得住,厉声就道:“请诛此獠……”

上面万历心中怒意勃发,却是给雒于仁下了定义,此人狂悖,绝不可用。

这时候,刚兼了国子监祭酒的赵志皋忍不住讽刺道:“杀了郑国舅,只怕鞑靼和瓦剌,还有那海外宣慰司,便要立马反叛了。”

“这正是那郑国舅的狼子野心,养夷以自重。”吏科给事中邹元标大声道:“我等敬天法祖,当……”

他正要慷慨激扬一番说话,还是旁边赵南星一把拉住了他,这时候赵南星也察觉出来不对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