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些清流们,最大的论点还是在于,郑国舅权柄太甚,而郑贵妃又诞下了皇子朱常?s……只看这个?s字,清澈深远谓之?s,而皇长子的洛字呢?爰有淫水,其?[洛洛,听着便不是甚好意思。
由此可见,万岁是打定了主意废长立幼的,这违背祖制,与礼不合,我等当要据理力争。
所以说,清流厉害就厉害在嘴皮子,内阁虽然讨厌国舅爷,却也把道理放在明面上,讨厌国舅要征收商税,坏了天下的规矩,而清流却在这上头只字不提,偏生纠缠于皇长子和皇三子的名字,并且一口咬定,从名字上头就能看出来,皇帝是要废长立幼的。
虽然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是文人最擅长的给人扣帽子,却是在这班清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太祖爷可是在《皇明祖训》里头写的清清楚楚的,立嫡以长,当今这是要违背祖制,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我等当要敬天法祖……
当然了,他们这时候很自然地就把太祖爷关于商人的一套规矩给完全忘到脑后了,掩耳盗铃说的便是如此。
儒家有个很强大的学说,叫做[天人感应,五德始终],这在秦朝之前,还是属于占星卜卦之流的一套,等到了汉朝董仲舒,就编撰大成,完全成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当然了,在一千多年前,这一套还属于代表社会先进方向的学说,的确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但正所谓,法久弊深,这套天人感应的道理,到了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很操蛋了,俗话所说的[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便是这套学说而来,譬如北京城地震,这个跟皇帝有一个永乐通宝的关系么?可清流就愣是能用这个理由把皇帝骂得狗血淋头,肯定是你这个皇帝不合格嘛!说,你干了什么坏事,惹得上天警示,地龙翻身,并且逼着皇帝下罪己诏,似乎这个罪己诏一下,然后待在皇城内修身养姓,这灾祸自然就消弭了。
像是地龙翻身这种,清流群情激奋,逼着皇帝下罪己诏的,还算是轻的,甚至冬天不下雪,那也是皇帝失德,甭管怎么说,先把皇帝骂一通,那肯定是没错的,然后大家再一联名,逼着皇帝认错,大家脸面上就有光了。
这种诏书,乖官的姐夫万历就曾下过,用乖官的话来说,泥马,有那个时间,赶紧组织救灾去啊!跟这儿和皇帝打什么口水仗。
可是俗话说的好,老手段就是好手段,大家想来又想去,似乎只有这个能制衡皇帝,但是最近又没什么灾祸,这怎么办呢!
诸清流摸着下巴想主意,有一个突然就道:“这事儿罢!其实好办,诸位忘记了,五军都督府衙门以前有调兵权的时候,在城里面有个大仓库,是专门放神机营火器的,正统年间,内阁把这个仓库给割给了兵部,但是,百十年下来,兵部早就把这茬儿给忘了,下官也还是在整理兵部档案的时候不小心翻阅到的……”
他这话一说,在场都是聪明人,眼神纷纷一亮,就问,里头有多少火药?
第422章 吾来从容赴死
那出主意的官员眉头一皱,就道:“怎么也得有数万斤罢!这都是历年积累,只多不少的……”
在场的众人不是官场老手就是官宦世家,心知肚明像是这种扯皮衙门,账目是最不好做的,不过既然是百十年积累下来,就如那出主意的兵科给事中包烈所说的一般,只多不少。
这给事中一职,官阶虽小,权力却大,而且六科大抵掌握在清流手中,这也是清流在明朝势力庞大的缘故,若是只有声音没有权力,谁又会搭理你,譬如这兵科给事,大凡军饷物资调拨,都要从他手上走那么一圈,缺了他,整个兵部都不好使,权势可见一斑。甚至如历史上锦衣卫指挥使求爷爷告奶奶地要求给事中赶紧上班,原因是刑科给事中一怒之下挂冠而去,结果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