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前首辅张居正当政的时候,曾经办过一个案子,说的是南直隶扬州府,当时扬州是徽州、山陕、江右(江西)三地商人最众,山西陕西的商人因为是外省人,有朝廷的政策,特批子弟可以在扬州上学,每年还有不用回原籍考试的名额,而徽州因为和扬州同属于南直隶,当时政策是不许其子弟在当地上学和考试的。
但是,徽商里头出了牛人啊!许国许阁老,徽商们就使了银子,许国便对张居正提了,这徽州商人子弟不能在扬州上学[扰民甚重],张居正就同意了许国的提议,从此徽州商人子弟便可以在扬州府上学和考试。
从这一点来看,当时商人的权势是如何,可说一目了然,无论如何,真真是和贱人拉不到一起去的。
故此,有人忍不住大声嚷嚷,“郑国舅,我朝祖制,可是有商籍这个说法的……”
“我朝祖制?”乖官翻了翻眼珠子,“可是太祖皇帝的祖么?”
下面顿时不吭声了,乖官死死咬住这一点,就是后世论坛吵架达人的方法了,不管我说的对不对,反正,我死死咬住你说的错误的一个地方不撒口,后世网络论坛达人们,几乎都这个德行,而乖官把这一招用在大明朝,也是无往而不利的,你跟我讲祖制?行,太祖皇帝的祖制,行商便是贱籍,商人便是贱人……
“诸位,耕读传家,不曾经商的,请上前一步。”乖官四周看了看,大声就喊道。
下面面面相觑,竟无一人上前一步。
第409章 太监的老婆
实际上,还是有极个别不是商人家庭出身的监生的,但是几千人中,这个比例极小,几乎可以忽视,能到京师上国子监的,你说家里头能穷到哪儿去?
乖官哼了一声,故作骄傲地道:“我郑家,祖祖辈辈清白之身……”这一句话,就让下面数千儒生愤愤欲死,这不是指着数千人骂他们是[贱人]么!
“祖祖辈辈清白之身便是在夫子像前杀读书人么?”一青年挺身而出,满脸的愤懑,乖官身边唐三一瞧,赶紧凑过去低声道:“大都督,此人叶茂才,南直隶无锡人……”
眉梢一挑,乖官哼了一声,双目直视对方,慢条斯理道:“岂不闻,孔子诛少正卯乎?”
这个典故说的是孔子做了鲁国的大司寇,便指责当时鲁国名士少正卯为身兼五恶的小人之枭雄,诛之,并且暴尸三日,从那以后,历朝历代政坛党争,几乎都会有人用这个借口,南宋朝的时候,朱熹就被人加过这个罪名[请加少正卯之诛,以为欺君罔世、污行盗名者戒],所以朱熹后来一力考证,并且著书立说,坚决认为[孔子诛少正卯]这事儿,历史上是没有的,是假的,实际上就是朱子绕着弯儿给自己辩解。诛少正卯,这也是后世天朝打倒孔老二的最大罪名之一。
实际上,这无非就是政敌攻讦不遗余力罢了,这件事情,既不是正,也不是邪,一个官员上台,打击反对的政敌,如此而已,就像是后世民煮国家在野反对党处处和执政党唱反调,等在野党上台,他一样干的是前执政党的那些手段,这种手段本身无所谓对错,谁上台都会用,我上台执政,下面有人捣乱,让我不能大展拳脚,那我只能把捣乱的人一脚踢飞。
不过,因为夫子本人是被神话了的,所以这个说法很有迷惑性,导致后来儒教被推上王朝主导地位之后,遂衍化出来四杀,并且写进了《礼记?王制》,曰: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这一条,就是从孔子诛少正卯衍变而来的。
因为礼记是九经之一,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读过,故此流毒颇广,读书人最喜欢拿来给人扣帽子,而且几乎一扣一个准儿,后世大学者胡适就曾经要杀《西游记》和《封神榜》的作者,因为他觉得封建迷信就是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