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3 / 4)

了非得拉着丈夫去烧香还愿,自己去不就好了,丈夫本就很反感权贵,碰上那宁远伯家公子包下归元寺,更是脸色阴沉,本来在都察南院周围租赁房子,是因为这附近士子学生众多,方便请益,可丈夫一回来以后,四下串联,同学间的请益变成了这般讲学。

妇人对丈夫讲学本没什么,丈夫自诩为近溪先生罗汝芳的弟子,专一喜好谈论王霸之学,在妇人听来,其实很是有些可笑,她自己虽然读书不多,论语却也读过的,也明白夫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丈夫有才学不假,可朝廷诸公难道都是猪么?这一点,妇人是怎么都不肯相信的,在妇人看来,丈夫其实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像是丈夫每月可以支米四斛,虽然他常常抱怨太少,可是,读书而能领禄米,又免徭役,这四斛米几乎就等于二两银子了,一个苏州织工每天起早贪黑,也不过三两银子左右,这难道还不够么?难道非得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

那樊玉衡依然大声演讲,“……譬如那郑国舅,不过一个庠生,写得不入流几本唱本,因为其姐骤得天宠,俨然便起居八座,在自己所居拙政园竖起[大都督行辕]的旗牌,正德年的时候御史王敬止因为厂卫构陷,退居苏州建了拙政园,他泉下若有知,晓得如今拙政园里头住着无数的锦衣卫,也不知作何敢想!这郑国舅年不过十四五,居然操纵朝政,取缔漕运,导致苏州府粮价大涨,不瞒诸位,玉衡也快吃不起白米了。”

一说到这儿,这些儒生个个咬牙切齿,“那郑国蕃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漕运从隋唐开始,便是国朝重中之重,他却骤然取缔,是无脑之徒……真是害了无数百姓,我等也被害不浅,数日前,我已经把支取的籼米换成了粳米……哎!这几日粮价虽然大跌,可世面上粮食依然不多,以我之见,最多三数日,这粮价还得涨,说实话我早早就把籼米换成了糙米……”

大米分三等,一等籼米,二等粳米,三等糙米,可见这次粮价风波对于这些读书人影响还是很大的。

江南如今虽然因为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导致产粮不足,还得靠外省调运,可怎么也不会短了读书人的支米,读书人支米大多是支籼米,也就是脱壳三次的精白米。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些人说的话,要是让菅谷梨沙、樱井莉雅这些扶桑姑娘们来听了,说不准就得喷这些读书人一脸。

脱壳三次的精白米,那得是百万石格的大大名才吃得起的,正常的大名和武士老爷也就是吃粳米甚至糙米,百姓更是连稗子都吃,若是能吃上一次糙米,那就得流泪说感谢漫天神佛了,至于精白米,扶桑百姓称之为[银舍利子],若能吃一顿,杀头也肯的。

或许,这和五百年后发展中国家看发达国家把整桶整桶的牛奶倾倒进大海如出一辙。

“诸位。”樊玉衡高声道:“昨日我和京畿粮房科主事马沙基马主事谈起江南漕运,马主事唏嘘不已啊!他是举人而官,如今我江南士子,举人而官的,大抵都在漕运、督粮道等衙门,这郑国舅取缔漕运,是斩断了我等的活路啊!”

若是乖官在场,肯定嘿嘿冷笑,终于说到重点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那么好听,说白了,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读书人想做官,就得秀才举人进士一步一步考下去,大抵都要考据进士才能为官,不过,若高中举人,其实也够格了,地方上像是一些书办、主事、科长等等,举人便能出仕,督粮道和漕运工作繁琐,其中最是多使用这类吏员,取缔了漕运,若用后世比较浅显的说法,其实就等于打破了一部分读书人的大锅饭,这,才是重点。

像是那位京畿粮房科主事马沙基,一旦没了漕运衙门,他的履历根本不足以让他继续为官,这时候的衙门,官老爷屈指可数,正堂官基本都要正牌子的进士出身才行,一个萝卜一个坑,几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