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64理想型
基本上每年暑假, 赵牧贞和约西都会回一趟常芜镇,只有大四那年例外。
毕业典礼结束后,两人并没有轻松, 约西忙着进组拍戏, 赵牧贞手上也有重要的实验项目走不开。
两人各忙各的,保持每周一次通话的频率, 到九月底, 约西才闲下来,晶姐给放了半个月的假,回了北熙城。
已经是已婚人士的卜心慈拉着约西去逛檀南门大街,那地方以老城区的平安大道为轴,和榆平胡同相隔南北,都是北熙城著名的老街古巷, 外地人旅游必打卡的地点。
今天是因为彭维州一个长居澳洲的表妹回国, 作为嫂子的卜心慈自然要尽地主之谊, 加之上个月约西的新电影上映,小表妹连发三条朋友圈夸神仙演技神仙颜值。
彭维州看了都直呼, 他们家什么都不多, 赵约西的脑残粉真不少。
所以这一趟出门逛, 卜心慈就把约西也给喊上了,彭维州在卜心慈二叔眼皮子底下打工挪不开身,同行的是另一个脑残粉卫彬, 还有卫彬新交的女朋友。
这几个人都是亲戚,一路聊天, 吃吃喝喝也算愉快。
小表妹对檀南门的水货市场还有所不知, 本来兴冲冲要买一只玉壶春瓶子, 被卫彬连声喊着冤大头拦下了。
顺带也普及了赵牧贞之前在檀南门干出的丰功伟绩。
那回也是一帮人来檀南门大街这边玩, 非节假非双休,人流不算多,有个朋友要买一对玉雕。
古玩店穿马褂的店主见这群人打扮不俗,手里勾着的车钥匙也都气派,心想这不是差钱的,比着大拇指说夸他眼光好,然后普及这对玉雕的来历。
卫彬曾经就说过,檀木门大街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假的,但店主摊贩们编故事那是一等一的好听。
马褂店主上来就吊住听众胃口:“知道金石学么?”
那朋友摇摇头。
马褂店主说:“不知道?很正常,这玩意小众!”
“听过赵文斋么?”
“听过吧?钟雀楼往前的文化展览馆,文斋雅舍,就是这人,你别看这对玉雕年数不长,这可是出自赵文斋之手,你去拍卖行打听打听,赵文斋的作品每年都什么涨幅,那可是重金难求的雅器,要不是看你跟我有缘,我未必舍得卖给你。”
马褂店主在手上比了一个数字:“就这,都是交心价。”
当时店里的气氛究极古怪。
马褂店主见多了买不起而不屑一顾和被唬得一愣一愣的类型,没见过这种彼此递着眼神,又彼此沉默的场面。
最后还是彭维州先开了口,要买玉雕的也是彭维州的朋友,他拿眼神戳了戳旁边的赵牧贞:“状元,帮人看看。”
马褂店主便把目光移到赵牧贞身上,也暗自打量一番后,笑道:“怎么,这位是行家?”
彭维州摸摸鼻子说:“行家不算,可能……懂点皮毛吧。”
在檀南门大街开店,迎来送往,唬来骗去,讲究的就是一个应对自如,马褂店主立马夸起来,说看赵牧贞这个年纪能对古玩雅器有研究可太不容易了。
赵牧贞说他不懂,只问了一下那对东西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马褂店主报了个时间,又顺手编了个故事,大体意思就是文斋先生创作这对玉雕有多么不容易。
赵牧贞听完后说:“他那时候是挺忙的,人在郦安修复古遗址,不过九几年他就已经不出作品了。”
东西自然是没买了,店主追出来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信口雌黄说他东西是假的这就有点不厚道了吧!
他们那时候已经走远一截,卜心慈撇嘴回头,干干脆脆说了:“赵文斋是他爸,编人